欧盟要求,从2027年开始,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手机都必须配备用户可自行更换的电池。 这规矩一落地,算是给被“一体化机身”拿捏多年的用户解了围,毕竟谁也不想再因为电池衰减,就跟焊死的手机机身死磕。 “手机用两年,电池先报废”早成了常态。前阵子谷歌Pixel 7a的电池鼓包风波还历历在目,用户要么寄回售后等上十天半月,要么花大价钱找第三方拆机,稍不留神就弄断排线,好好的手机直接变“砖”。 更窝火的是,就算换了电池,过两年又得面对衰减,想修都没门路,毕竟厂商早把“不可拆卸”包装成高端机的标配,暗地里逼着用户换新。 欧盟这次可不是喊口号走过场,对“自行更换”的标准卡得极严。不许用特殊工具,不用懂专业知识,普通人几分钟就得搞定,彻底堵死了厂商“明可拆实难换”的猫腻。 更狠的是配套要求,手机盒得贴能效标签,停售后7年内必须能买到零件,系统更新得续够5年,这等于从根上砸了厂商“计划性报废”的饭碗。 厂商再傲娇,也不敢跟欧盟市场叫板。要知道这儿占了全球近五分之一的手机销量,丢了这块市场等于自断臂膀。 苹果早悄悄改了方向,传闻iPhone 17要用模块化设计,把电池做成独立小单元,不用拆屏幕就能取出来。 要知道苹果从iPhone 4s后就为了轻薄防水放弃可拆卸电池,现在为了合规,连“胶水固定”的老本行都得改,供应链消息说他们早就在测试螺丝固定电池的原型机了。 三星更直接,据说在测试卡扣式后盖,跟早年的功能机似的,抠开就能换电池,只得多加层防水胶保住IP68等级。 谷歌也跟着凑热闹,公开了Pixel系列的维修手册,还推出配套电池工具包,显然是想抢在新规落地前占得先机。 安卓厂商们其实有先天优势,不少品牌早年就做过可拆卸电池机型,现在稍作调整就能达标,反倒比苹果的“胶水时代”转型轻松不少。 这背后藏着欧盟的环保大算盘。全球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超5000万吨,废旧手机占了不小比例,大多都是电池报废惹的祸。 欧盟算过一笔账,手机能换电池的话,每台至少能多撑两年,一年能少产生几百万吨电子垃圾。 更关键的是,单独回收电池能把钴、锂这些稀有金属的回收率提到95%以上,要知道这些资源本就稀缺,回收利用比挖矿更划算也更环保。 不过普通用户也别盼着回到“揣两块电池出门”的年代。第三方电池大概率过不了厂商的系统验证,毕竟安全风险摆在那,劣质电池鼓包自燃的新闻可不少见。 官方电池说不定还是得花几百块买原装的,就像现在换块iPhone 15电池官方要599元,未来价格估计也不会太亲民。 但这已经比之前强太多了。至少不用为了块电池就让整部手机报废,花点小钱就能让手机多撑两年,怎么算都划算。 想想以前,要么花大价钱找官方售后,要么赌第三方的手艺,现在自己几分钟就能搞定,省了时间更省了心。 唯一要留意的是防水性能,“可拆后盖”和“绝对防水”本就难两全,经常在户外用手机的人,未来选机型得多留意这点。 其实用户要的从来不是“复古设计”,而是手机的主动权。这些年厂商把“不可拆卸”包装成高端,却把维修权攥在自己手里,换块电池的成本快赶上手机半价,本质就是逼着大家买新机。 欧盟这招恰恰戳中了痛点,把“手机寿命谁说了算”的权力还给了用户。说到底,手机本该是用坏的,不是被“淘汰”的。 2027年的新规不仅能帮用户省钱,更能减少电子垃圾,算是实实在在的双赢。现在最让人期待的是,欧盟的规矩会不会倒逼其他国家跟进? 要是全球都推行这标准,未来用手机或许真能回到“电池坏了就换,手机用到彻底坏”的日子,既省心又环保,何乐而不为? 欧盟这步棋走得漂亮,它用规则告诉厂商:别总想着靠套路赚快钱,尊重用户、重视环保,才能走得长远。对我们普通人来说,2027年之后,终于不用再为电池跟手机较劲了。
你觉得手机电池封死是为了更高级?别被骗了。欧洲人最近立了新规矩,从2027年起,
【505评论】【19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