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中国真的强大了,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出现了明显的转变。 2025年

高干评世界 2025-10-07 15:40:05

不得不承认,中国真的强大了,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出现了明显的转变。 2025 年 9 月,特朗普在艾奥瓦州的竞选集会上公开喊话,希望中国 “给个面子” 恢复大豆采购,身旁的财长贝森特紧跟着补充,称 “愿意就关税问题继续磋商”,这样的姿态与前几年的强硬形成鲜明对比。 态度转变的背后,是美国农业领域的切肤之痛。 2025 年 1-7 月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达 4226 万吨,同期美国大豆仅 1657 万吨,两者差距扩大到 2.6 倍。 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从高峰期的 40% 骤降至 18%,巴西则以 71% 的占比稳居第一。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跌破每蒲式耳 12.7 美元,低于种植成本线,中西部已有近百农场申请破产。 肯塔基州豆农拉格兰的处境很有代表性,他家族务农超 200 年,如今却坦言 “可能要终结家族历史”。 作为特朗普的支持者,他在接受 CNN 采访时直言,50% 的美国大豆依赖出口,中国是无可替代的市场,贸易战让豆农生计岌岌可危。 美国农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特朗普任内的关税政策已导致其他国家对美国 270 亿美元农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首轮贸易战就让美国农产品出口损失超 270 亿美元。 农业困境很快传导到政治层面。 2025 年 3 月,农业新闻网站 AgWeb 的调查显示,54% 的农民不支持特朗普将关税作为谈判工具。 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等大豆主产区的抗议活动接连发生,农民举着 “取消关税” 的标语围堵州议会,这些曾把特朗普推上台的选民,如今成了最激烈的反对者。 美国大豆协会多次致函白宫,主席拉格兰更是站在拖拉机上喊话:“中国市场关乎生计,得立刻行动,别空谈”。 压力迫使美国政策转向。 2025 年 5 月 14 日,美国白宫发布行政令,撤销 91% 对华加征关税,对 34% 的关税措施修改为 24% 暂停加征 90 天,仅保留 10%。 贝森特在日内瓦经贸会谈中主动提出建立定期磋商机制,由他亲自牵头对接,这在几年前根本无法想象。 美国农业部的内部报告测算,若 11 月前无法恢复对华出口,今年大豆销量将损失 1400 到 1600 万吨。 大豆领域的依赖只是缩影,美国多个产业都离不开中国市场。 芯片设备制造商的中国业务占比达 40%,全美三分之二的电子产品依赖中国造的成熟芯片。 关税战带来的反噬早已显现,2025 年第一季度美国 GDP 萎缩 0.3%,美国家庭平均损失 4400 美元,还减少 70 万个工作岗位。 中国商务部的表态很明确:“美方取消不合理关税是恢复贸易的前提”,这种底气让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对华策略。 态度转变更体现在认知层面。 2025 年 9 月,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布《关于中国 2035》报告,承认中国正通过先进制造业重塑竞争力,而非走 “消费主导” 的老路。 报告将中国比作 “15 倍体量的超级德国”,认为其在芯片、新能源等领域的投入将决定全球产业格局。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拉迪办公室里摆满《中国统计年鉴》,坦言美国对中国经济 “非常关心,非常在意”。 当然,遏制的心思并未完全消失,美国仍将 54 家中国机构列入 “实体清单”,但这种动作更像焦虑的表现。 中国已建立多元进口体系,除巴西外,阿根廷、乌拉圭等国也在抢占美国留下的市场空白。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持续巩固,2024 年中美贸易总额仍达 6883 亿美元,中国占美国进口总额的 12.8%,这种深度绑定无法轻易切割。 美国精英阶层的认知正在变化。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芮德骏的比喻很形象:“世界经济像合奏,中国是重要的钢琴,不能少了它”。 这种共识的形成,不是因为外交辞令,而是中国用市场规模和产业实力证明,合作比对抗更有利。 就像巴西农业官员说的,中国选择供应商的标准是 “稳定供应与合理价格”,美国的被动源于自身政策的失误。 2025 年 10 月,中国海关数据显示,9 月自美进口大豆环比增长 12%,但仍不及巴西同期水平; 美国农业部宣布向豆农提供 12 亿美元补贴,但大豆协会表示 “补贴不如订单实在”;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布补充报告,建议美国 “以务实态度参与中国主导的农业技术合作”。 信源: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美将我多家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央视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