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酒店价格疯狂飙升,平时两三百的房间涨到一千多甚至两千多,还附带苛刻入住时间,年轻人算完账发现“睡8小时花千元太冤”,转头带帐篷去公园、广场过夜。有人质疑“旅游不花钱不如在家”,也有人担心安全,但年轻人认为“省的钱能吃遍当地美食”,这不仅是省钱选择,更是对资本过度涨价的反抗。本文拆解背后的消费逻辑和法律边界,看看这波“反套路旅行”到底值不值。 一、酒店“趁节打劫”,年轻人直接“躺平”对抗 国庆前大家规划出游时,不少人被酒店价格吓了一跳:平时在三四线城市住个连锁酒店,两百多就能搞定,结果国庆一查,价格直接翻四五倍,一千二、一千八的房间比比皆是,有的高端点的民宿甚至飙到两千多。 更气人的是入住规则还特别苛刻:下午2点才能办入住,早上8点就得退房,掐头去尾算下来,实际在房间待的时间也就八九个小时。有大学生算过一笔账:“花1500块睡8小时,平均每小时近200块,比我兼职一天赚的还多,这不是纯纯当冤大头吗?” 于是年轻人开始“反套路”:既然酒店贵得离谱,那就干脆不住酒店。有人带着折叠帐篷去城市广场,有人把后备箱收拾成“移动床位”,还有人找24小时营业的书店、咖啡馆凑活一晚。在杭州西湖边、成都春熙路附近的公园,国庆期间经常能看到搭着帐篷的年轻人,大家凑在一起聊天、吃零食,天亮了直接去景区,省下来的住宿费全花在吃美食、买门票上。 有95后网友晒出账单:“3天2夜旅行,帐篷花了120块(租的),省下来的1800块吃了5顿当地特色菜,还买了伴手礼,比住酒店爽多了!” 二、法律掰扯:酒店乱涨价合法吗?遇到“价格刺客”能维权吗? 很多人觉得“酒店旺季涨价正常”,但其实这里面有法律门道,不是商家想涨多少就涨多少,这3个知识点必须搞清楚。 1. 涨价可以,但“漫天要价”可能违法! 根据《价格法》规定,商家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不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哄抬价格。简单说,国庆期间酒店需求大,适当涨价(比如涨50%-100%)是合理的,但如果像某些酒店那样“平时200,国庆2000”,涨幅超过10倍,就可能涉嫌“哄抬价格”。 如果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能保留好价格截图(比如提前截图平时价格,再对比国庆价格),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监管部门会根据情况责令商家整改,甚至罚款。之前就有景区酒店因国庆涨价幅度过大,被游客举报后退还差价的案例。 2. 入住时间苛刻,算“霸王条款”吗? 不少人吐槽“下午2点入住、早上8点退房”不合理,这算不算商家的“霸王条款”?其实要看商家是否提前告知。如果酒店在预订页面明确写了入住和退房时间,消费者下单就相当于认可了这个约定,很难说它是“霸王条款”;但如果预订时没说明,到店后才临时要求“早退房”,消费者就有权拒绝,还能向平台投诉。 另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如果酒店故意隐瞒入住时间,或者以“国庆特殊规定”为由强制缩短住宿时间,消费者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3. 睡公园、搭帐篷,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年轻人选择户外过夜,也要注意别踩法律红线: - 不能占用公共通道、消防通道,也不能去禁搭帐篷的区域(比如景区核心保护区、政府明确禁止露营的公园),否则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面临警告或罚款; - 要爱护公共环境,不能乱扔垃圾,不然可能因“破坏公共卫生”被处罚; - 尽量选择有监控、人多的地方搭帐篷,保护好个人财物,虽然国内治安好,但也得做好防范。 三、网友吵翻:是“会过日子”还是“委屈自己”? 年轻人的“帐篷旅行”火了之后,网友们的观点分成了两派,吵得特别热闹。 支持派:年轻人清醒!不被资本绑架才是真快乐 - “凭啥国庆就得被酒店割韭菜?省下来的钱吃顿好的、多玩个景点,不比睡几小时贵房间强?” - “我去年国庆住酒店花了1600,今年带帐篷去海边,晚上看星星,早上看日出,体验感直接拉满!” - “这不是穷,是理性消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被‘旅游就得住好酒店’的观念绑架,这届年轻人太酷了。” 反对派:旅游就是享受,没必要委屈自己 - “旅游本来就是放松的,睡公园、凑活住,白天玩得再开心也累,还不如多花点钱住舒服点。” - “万一遇到下雨、降温,帐篷根本不管用,到时候感冒生病,反而影响旅行,得不偿失。” - “说反抗资本的有点夸张了,酒店是明码标价,觉得贵可以不订,没必要搞成‘对抗’,这是市场正常供需关系。” 你觉得年轻人住公园搭帐篷的旅行方式靠谱吗?如果国庆出游遇到酒店大幅涨价,你会选择妥协入住,还是像他们一样找替代方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资本割不动年轻人了!”大家发现没有,国庆假期酒店价格猛涨,但一些年轻人和大学生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