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一新疆男子退伍后被分到供销社工作,当地百姓频繁在他这里赊账,他从不拒绝,谁料主任查账竟赊了20000多元,转过头对他说:“你走吧,”他叹气:做人不能太心软!可哪想因为别人的1个帮助,又让他做起了“好人”。 阿里木江·哈力克出生在1971年4月,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一个维吾尔族家庭。那地方靠近天山,土地不肥沃,村民靠放牧和少量种地过日子。他家境一般,父母不识字,从小就帮家里干活。上完高中后,没继续读书的机会。1989年,他入伍参军,在部队服役三年,学到纪律和责任。退伍那年是1992年,他回到家乡,被分配到乡镇供销社上班。那时候供销社卖米面油盐等生活用品,他负责日常买卖。刚开始,他觉得这份工作可靠,能帮到乡亲们。村民日子紧,买东西常没现钱,他就允许赊账,记在本子上。欠款渐渐多起来,到年底超过两万元。这笔钱在那时候很大,主任要求追回,否则就得离开。他试着去要账,但村民穷苦,他没开口要回一分。主任没多说,让他走人。没了工作,他在家乡摆摊卖羊肉串,生意一般。新疆到处有类似摊位,他决定外出谋生。2001年,他到贵州毕节,带个炉子开始卖串。刚到时,生意冷清,每天赚不了多少,生活艰难。快坚持不住时,一个酒馆老板让他在门前摆摊,还给100元买衣服。这帮助让他生意稳住,收入慢慢好转。从那后,他又开始助人。 阿里木江在毕节卖羊肉串,每天工作十多小时,赚的钱省着用。2002年,当地有山火,他加入灭火,得政府奖励300元。他加自己200元,捐给一个穷女生上学。这事让他觉得助人有意义,从此每天从收入中扣点攒钱。几年下来,他攒了20多万,资助几百个孩子读书。他联系学校设阿里木助学金,帮助贫困生。2003年,他帮一个肾病男孩周勇,出钱联系媒体募捐,孩子治好病。后来,他听说毕节学院穷学生多,找到校长捐钱设奖学金。他的善行传开,有人说他傻,他不理,继续干。2011年,他获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称号。2012年,上感动中国节目。2014年,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他生活简朴,吃馕喝水,衣服旧了补着穿,把钱都用在助人上。2023年,积石山地震,他去灾区买米肉菜,为灾民做抓饭。从新疆到贵州,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善良能带来改变。 阿里木江的经历从供销社丢工作开始,那时他允许村民赊账太多,导致欠款堆积。主任查账后,直接让他离开。他在家乡试过卖串,但竞争大,就去外地。毕节的起步靠老板帮助,那100元让他重获信心。之后,他专注生意和助人。资助学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期坚持。他攒钱方式简单,每天扣小额,积累成大数。帮周勇时,他不只出钱,还找媒体扩大影响。设助学金后,更多孩子受益。他的奖项来自这些积累,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都认可他的付出。他没大本事,就靠卖串维持,但这份坚持影响很多人。从赊账丢饭碗到助人成模范,中间转折靠那次帮助。他证明,善意能循环。 在供销社工作时,阿里木江面对村民赊账,从不拒绝。这习惯让他欠款超两万,被开除。他外出到毕节,生意从零起步。老板的100元不只买衣服,还给他落脚地。从那起,他收入改善,开始攒钱助学。2002年捐款给女生,开了头。之后几年,他资助数百人,金额20多万。帮周勇治病是其中一例,他联系媒体募捐成功。毕节学院的奖学金是他主动设的,校长收下那些带油污的钱。他的生活没变,依旧卖串,但善行越来越多。获道德模范称号后,他继续低调干事。感动中国节目让他故事传远。民族团结模范称号认可他的跨省助人。积石山地震时,他去灾区做饭,体现持续善意。他的故事显示,普通人也能通过小事带来大影响。 阿里木江退伍后到供销社,本想稳定,但赊账问题让他失业。主任要求追款,他没要回,就走人。在家乡卖串不成,就去毕节。那里起步难,直到老板帮忙。他用那100元稳住摊位,生意转好。从此,他重拾助人。攒钱方式接地气,每天省点,几年成堆。资助孩子上学,他不求回报。帮周勇时,出钱出力,孩子康复。设助学金覆盖更多学生。他的奖项是结果,道德模范、感动中国、民族团结模范都获得。他生活节俭,把钱投到善事。地震灾区帮忙,买菜做饭助灾民。他的路从心软丢工作,到助人成习惯,中间靠那次援助连接。 供销社时期,阿里木江赊账太多,欠款两万多,主任让他离开。他外出谋生,到毕节卖串。老板给100元,让他生意起步。这帮助让他又开始善行。2002年捐款助女生读书。之后攒20多万,资助几百孩子。帮周勇治肾病,联系媒体募捐。毕节学院设奖学金,帮穷生。他的善举传开,获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节目上,他的故事感动人。民族团结模范称号肯定他的行动。积石山地震,他去灾区做抓饭。从新疆到贵州,他用卖串收入温暖他人。
新疆乌鲁木齐,一大妈在站台等公交车时摔倒受伤,致10级伤残。大妈认为自己是被人故
【1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