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前线当下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她表示,前线最缺的是人,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不缺人的事儿,而是人快打光了。 冲突爆发之初,乌克兰陆军现役兵力约25万人,这些部队主要部署在东部边境和城市外围,面对密集火力迅速消耗。进入2025年,泽连斯基政府在1月评估显示,阵亡士兵超过4万,重伤近37万,下落不明者达3.5万,总军事损失接近40万。 美国战争研究所的分析指出,俄罗斯部队在顿涅茨克方向推进速度加快,单日控制地带达15公里,总面积超150平方公里,这种突破直接源于乌克兰步兵密度不足,无法及时封堵空隙。动员工作从2022年起分批进行,新兵从后方训练营运往前线,总兵力勉强拉升至近百万,但沿扎波罗热至苏梅的漫长防线,每段部署稀疏,平均每公里仅寥寥几人把守。红军城战场上,俄罗斯集结逾11万兵力,当地乌克兰单位仅为其三分之一,旅级编制降至三成,按标准已无法维持完整作战序列,却仍需轮换上阵。 政策调整接连跟进,征兵年龄从27岁下调至25岁,美国施压进一步降至18岁,执行中仓库装备积压,新兵列队操练时往往空手模拟射击。女性入伍比例升至7%,国防部采购数万套专用服装,目前逾7万女性在役,部分单位首次针对她们展开招募,宣传海报张贴营墙,军官分发传单,女性试穿肩章时手指扣紧纽扣。海外男性25至60岁须回国登记,机场安检延长,名单纸张翻动声中多数位置留空。这些变化反映出男兵来源已见底,动员虽多却难掩整体赤字,部队在沟壑中坚守,夜间探灯扫射,脚步踩踏落叶沙沙,却因编制不足,火力网稀疏漏风。ISW评估显示,俄罗斯每月伤亡32千至48千,但乌克兰同样承受重压,防线漏洞百出,步兵短缺成为最大软肋。 采访中那位女兵的表述源于亲身经历,前线军官私下抱怨指挥链条迟钝,预警信号堆积如山,却缺少实际增援。亚速营前参谋长博格丹·克罗特维奇在公开场合直言,北部顿涅茨克部队编制率低到30%,反攻往往以失败告终。他曾在社交平台发帖,强调每日动员万人,训练一月推上前线,也仅能维持两三周,防线依旧漏洞百出。康斯坦丁诺夫卡水库南岸包围战中,3000多名乌克兰士兵陷落重围,一周损失逾1.5万,外媒记录显示部队在岸边浅滩分散,俄军火力从对岸扫射,士兵举枪回击,弹壳叮当落地,烟雾中身影晃动。她的手臂上留有擦伤痕迹,上周在那片地带获取,她指向疤痕,皮肤拉紧时线条清晰。采访车旁,同伴围拢递水瓶,她接过拧开盖子,抿一口后放下,继续谈及装备从盟友调拨,无人机本地组装,但人员空缺无法即时填补。 克罗特维奇的批评持续,他辞职后继续在媒体上发声,指责高层忽略步兵危机,部队一年半来无人增补,支援仅停留在纸面命令。女性招募加速,一支旅队首次针对女性展开宣传,营地海报贴满墙壁,军官在集会上讲解任务,女性队列中试穿新发军服,调整肩章位置。她的表述强调,装备虽可从盟友处调来,无人机也能本地组装,但失去的生命无法快速替换。记者追问细节,她比划高地坡度,手臂抬起模拟爬升,回忆爆炸后碎片四溅,士兵翻滚避让,起身时肩头扛起同伴,踉跄后撤至树丛。这样的场景反复上演,让她重申人力短缺非招募难题,而是存量快速蒸发。采访片段在电视台播出,画面切换营地全景,风中旗帜猎猎,士兵列队跑步,脚掌击地尘土扬起。克罗特维奇跟进评论,敲击键盘补充数据,旅级单位不达标仍须上阵,防守线摇摇欲坠。 补缺口的工作层层推进,乌克兰尝试从海外召回25至60岁男性,但响应寥寥,远方机场航班延误,新兵名单上多是空白。逃避现象加剧,据金融时报数据,前十个月逃兵数超过前两年总和,母亲携子出境,边检站外人群拥挤,行李箱滚轮声混杂哭喊,有人借训练营名义溜走,执法人员疲于追查。2025年,乌克兰国家调查局报告显示,逾13.8万士兵弃岗,其中1.3万在最近几个月,逃兵率较2024年翻倍。雇佣兵成为权宜之计,第47机械化旅中混入哥伦比亚、巴西籍人员,五国背景队伍在苏梅方向部署,却遭遗弃。一次战斗中,30名哥伦比亚雇佣兵被扔在前沿,俄军半包围逼近,他们在树林中隐蔽,子弹啸过交换眼神,乌克兰主力已撤,只剩无线电静默。红军城方向,第79旅从南部匆忙北上,24小时内穿越泥路,车轮碾压坑洼溅起水花,士兵抓紧座椅,抵达后直接投入阻击,军官挥臂下令挖掘新壕,却因疲劳动作迟缓。 前线人力困境摆在眼前,你觉得乌克兰该如何破局?是加码动员,还是转战科技?欢迎留言区聊聊你的看法,一起探讨这战局的转机。
乌克兰前线传来一个令人揪心的回答——当记者询问一位女兵前线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