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 乌克兰正式宣布了 10月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视频讲话中称,当天签署多项针对俄罗斯的新制裁决定,涉及俄企业家、军工产业和石油行业等领域,正值俄军加强对乌东能源设施打击之际,双方制裁与反制裁拉锯战升级。 这波制裁瞄准的都是俄罗斯的“钱袋子”和“枪杆子”,可明眼人都清楚,这更像一场姿态大于实效的反击。 石油行业占了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0%,军工产业更是战场补给的核心,但西方连番制裁都没打垮的领域,乌克兰单靠自己的清单能掀得起浪花?要知道,俄罗斯控制的“影子船队”已达586艘,占全球油轮运力的17%,早把制裁的窟窿堵得差不多了。 大家得看明白,俄罗斯的石油命脉早不是西方能轻易掐断的。2024年俄石油相关税收确实涨到了894亿美元,比前一年多收了近200亿,靠的就是转向印度、土耳其这些新市场。 乌克兰这轮制裁虽列出了27家法人实体,包括无人机制造商、光学设备厂等具体目标,但比起美国制裁俄四大石油企业母公司的力度,实在差得太远。 更讽刺的是,泽连斯基签字的同时,乌东的能源设施正在冒烟,自家的能源系统早就千疮百孔。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乌克兰已损失超三分之二发电能力,冲突前55吉瓦的电力产能大幅缩水,不少地区每天停电12小时,老百姓得靠柴油发电机维持基本生活,电价飙到了原来的5倍。 泽连斯基自己都承认“没有电力,无人机和炮弹都是废铁”,可他似乎忘了,修复核心设施需约175亿美元,政府仅能承担部分,主要依赖欧盟7亿美元、英国5700万美元的专项援助填补缺口。 俄罗斯那边反而越制裁越有韧性。2024年GDP硬生生涨了4.1%,失业率跌到2.3%的历史新低,连超市里的蔬菜水果都换成了中亚和土耳其的货源,中国汽车更是占了半条街。 乌克兰之前想拉上中国企业凑数,2025年4月制裁3家中企后,当月对华粮食出口从1.41亿美元骤降至6万美元,反被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这场拉锯战里,最惨的从来都是普通人。基辅居民在黑暗里挨冻,莫斯科家庭要面对物价上涨,可制裁清单还在变长,能源设施还在被炸。制裁成了彼此喊话的工具,却没谁能真正打破僵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承认了! 乌克兰前外长库列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