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意外了 “”仅48小时就投降了” 这反转让人措手不及啊 2025年10月1日法国特种兵乘“超美洲豹”直升机,在西海岸海域突袭扣押悬挂贝宁国旗的“博拉卡伊”号油轮,法国方面声称,该油轮涉嫌隶属俄罗斯“影子舰队”,过去一年曾三次更改船名、四次变更注册地,还存在自动识别系统(AIS)无故断链等刻意规避追踪的行为,涉嫌绕过欧盟对俄制裁,且与9月丹麦上空无人机侵入事件存在关联,疑似准备运送军用货物至叙利亚。 这48小时的反转简直像电影剧本,“博拉卡伊”号一开始可不是软柿子。油轮所属公司在突袭当天就发声明否认指控,说船里装的全是民用原油,目的地是印度瓦迪纳尔港,跟“军用货物”“叙利亚”半毛钱关系没有 。 可没想到,刚过两天,就传出油轮crew(船员)放弃对峙的消息——但这并非“投降”,而是法国以“拒绝服从命令”和“无法证明船舶国籍”为由启动司法程序,船长和大副被拘留后,船员配合调查的结果。毕竟挂着第三国国旗的船只,若船旗国未介入,扣押方有权依据国内法调查。 法国这边说得理直气壮,拿“欧盟制裁”当尚方宝剑。可仔细琢磨,这里头的门道不少。国际法规定,扣押他国船只需先与船旗国沟通,但贝宁外交部明确表示“法国事前未通报”,这是对贝宁主权的不尊重 。 一边是欧盟的制裁框架,一边是第三国的主权诉求,法国这波“先动手再说话”,到底是“依法执法”还是“单边霸权”,恐怕得打个问号。 再说说所谓的“证据”。法国提了三个关键点:隶属俄“影子舰队”、AIS断链、关联丹麦无人机事件。先看“影子舰队”——欧盟自2022年至今已出台18轮对俄制裁,俄能源出口受困后,“影子舰队”确实在扩张,从2022年的不到50艘涨到现在近200艘,频繁换船名、改注册地是公开操作。 AIS断链更常见,不少规避制裁的船只都会这么干,可这只能说明“有嫌疑”,不能直接等同于“违法”。最站不住脚的是丹麦无人机事件:法国只说“有关联”,却未拿出实锤证据——油轮9月22日至25日在丹麦海域停留,但丹麦国防部调查显示无人机轨迹指向波罗的海,地理坐标存在偏差,且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承认“缺乏直接证据” 。 这事儿还不止是法俄之间的矛盾,对全球航运圈的影响也不小。现在不少船公司为降低成本、规避制裁,选择挂贝宁、利比里亚等“方便旗”。 “博拉卡伊”号一被扣,其他挂方便旗的船都慌了——今天法国能以“涉嫌制裁”扣俄相关船只,明天会不会有其他国家效仿?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已更新2025年战争风险条款,明确船东可拒绝进入高风险区域,承租人需承担额外保费 。未来航运路上,谁还敢保证自己不会“被嫌疑”? 更别说俄法关系了,本来就因乌克兰问题闹得挺僵,这次扣船相当于又添了一把火。 俄罗斯外交部迅速召见法国大使递交抗议照会,称其为“海盗式抢劫”,并采取反制措施:10月2日扣押爱沙尼亚籍油轮“绿色钦佩号”,在波罗的海启动核潜艇反潜演习,还宣布为俄油轮提供武装护航。 接下来会不会针对性扣押法国船只,或是在能源供应上做文章,都不好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被法国军方扣押的11万吨俄罗斯油轮,已经在10月3日重新起航奔向印度,结果这事还
【31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