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娃从景区栈道缝坠下!4米高,没警示没护栏,景区说“以前没出事”?本文以重庆游客翁先生的3岁孩子在陕西佛坪熊猫谷景区坠崖事件为核心,还原孩子坠落的惊险过程与景区的滞后处理,从法律层面分析景区的安全责任,整理网友对景区“事后补救”的争议观点,最后提醒家长出游注意事项,并引发关于景区安全管理的讨论,帮大家理清此类事件中的权责问题。 一、惊魂2分钟!3岁娃逛景区,突然从栈道缝掉下去 10月3号下午,重庆的翁先生带着家人朋友去陕西佛坪熊猫谷景区玩,刚进检票口10多米,意外就发生了——他3岁的小儿子走在木质栈道上,没留神就从栈道和崖壁之间的缝隙掉了下去! 从翁先生拍的照片能看到,那缝隙宽得吓人,有10多厘米,栈道下面就是小河,足足有4米高。万幸的是,孩子没掉到水里,而是落在了河旁的土坡上,只是多处擦伤,没伤着内脏和大脑。 但救孩子的过程特别让人揪心:孩子掉下去后,翁先生他们赶紧喊救命,检票口就一个工作人员过来,说“我去叫人”,然后就没影了。翁先生等不及,同行的朋友身手好,直接跳下去把孩子抱了上来,这时候景区其他工作人员才慢悠悠赶到。 更让翁先生生气的是,孩子坠落的缝隙旁边,连个“小心缝隙”“注意安全”的警示标识都没有。他说:“要是下面不是土坡,是硬地或者河水,孩子就没命了!”事后景区虽然送孩子去了医院,还加装了护栏,但对赔偿方案一直没给说法,文旅局也没拿出合理解决办法。 二、法律不饶!景区说“以前没出事”?这不能当借口! 很多人可能会问:景区没装护栏、没贴警示,到底有没有责任?答案很明确——景区必须担责,而且法律有明确规定,不是一句“以前没出事”就能糊弄过去的。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景区作为“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有义务“保障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木质栈道和崖壁之间有10多厘米的缝隙,4米高的落差,这明显是可能导致游客坠落的安全隐患,景区没装护栏、没设警示,就是没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其次,就算景区说“以前没出过事”,也不能免除责任。法律判断景区是否尽责,看的是“是否存在合理可预见的风险”,而不是“有没有发生过事故”。3岁孩子身高矮、好动,很容易被缝隙绊倒或坠落,这种风险景区本该提前想到,却没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属于典型的“管理失职”。 最后,翁先生一家可以要求景区赔偿哪些费用?包括孩子的医疗费、护理费,还有大人因处理此事产生的误工费、交通费等。如果景区拒不赔偿,翁先生可以拿着现场照片、医院诊断证明、报警记录等证据,向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简单说:游客去景区消费,景区就得把安全做到位,出了事故想甩锅?法律不答应! 三、网友炸了:景区这是拿人命当儿戏!也有家长说“自己要留心” 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后,网友的观点特别鲜明,一边骂景区不负责任,一边也有家长反思自身防护,吵得特别热闹: - 怒怼景区派:“没出事就不设防?这是侥幸心理!” 网友@宝妈小敏:“10多厘米的缝,4米高,别说3岁孩子,就是大人不小心都可能踩空!景区居然说‘以前没出事’,这不是拿游客的命赌吗?事后装护栏有啥用,早干嘛去了?” 网友@旅行踩坑王:“我之前去景区也遇到过没警示的隐患,跟工作人员说还被怼‘你自己小心点就行’,现在看来,景区的安全意识真的太薄弱了!必须严惩,不然还会有孩子出事!” - 家长反思派:“出门带娃,眼睛真的不能离人!” 网友@带娃逛遍全国:“看了这事儿我特别后怕,我家孩子也3岁,出门总爱乱跑。虽然景区有责任,但作为家长,我也得时刻盯着孩子,不能全指望景区的防护,毕竟意外发生就几秒钟。” 网友@奶爸老张:“我带娃去景区,会提前看路线有没有陡坡、缝隙,还会给孩子穿鲜艳的衣服,方便盯着。这次事件也提醒我们,家长的‘主动防护’也很重要,不能掉以轻心。” 结论:景区安全和家长看护,到底该谁先“到位”? 3岁孩子坠崖事件,看似是个意外,实则暴露了景区安全管理的漏洞和部分家长的疏忽。景区不能拿“以前没出事”当借口,必须提前排查隐患,该装护栏装护栏,该贴警示贴警示,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对游客生命的尊重。 而家长带娃出门,尤其是去景区、公园这种人多、地形复杂的地方,更要时刻看紧孩子,提前教孩子“不靠近缝隙、不爬栏杆”,毕竟再完善的防护,也抵不过家长的细心看护。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这件事里,景区的责任更大,还是家长的疏忽更多?你带娃去景区时,遇到过哪些安全隐患?是怎么处理的?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和看法!
3岁娃从景区栈道缝坠下!4米高,没警示没护栏,景区说“以前没出事”?本文以重庆游
笔尖下说法
2025-10-05 18:01:07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