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在今日头条发文称:中国要实现崛起,未来必然需要在国际社会树立自身的制度与规范。但历史经验表明,制度规范的建立往往与暴力手段相伴。那么,中国真的能摆脱这一历史规律吗?我对此抱有疑虑。 中国确实是当今世界大国中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这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目前我们确实面临一个问题——人类历史上大国和平崛起的案例极为罕见。 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在今日头条的文章刚发布,就戳中了国际政治领域的一个老话题,从 19 世纪英国用坚船利炮推行自由贸易规则,到二战后美国靠军事基地支撑美元体系,几乎所有大国建立的国际制度背后,都能看到暴力的影子。 先看看历史上的那些 “制度奠基”,确实透着血腥味。英国当年为了让殖民地接受其贸易制度,先后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用武力迫使印度成为原料产地,所谓的 “自由贸易规则” 不过是枪口下的霸王条款。 美国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时,看似靠的是经济实力,实则背后有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撑腰,上世纪 70 年代为维护美元地位,甚至直接出兵中东控制石油贸易,暴力始终是制度推行的 “硬后盾”。金灿荣教授说 “暴力是历史运行的底层逻辑”,对照这些往事确实很难反驳。 但中国近年在国际舞台上的动作,却在悄悄跳出这个循环。就拿 “一带一路” 倡议来说,这无疑是中国向世界输出合作制度的重要实践,截至目前已有 150 多个国家和 30 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 和当年欧洲殖民者带着枪炮搞殖民开发不同,中国在东南亚修建中老铁路时,全程遵循当地环保法规,还帮老挝培训了上千名铁路技术人员,这条铁路通车后直接让老挝从 “陆锁国” 变成 “陆联国”,靠的是互利共赢而非武力胁迫,全球发展倡议的推进更能说明问题。 这个旨在完善全球发展制度的倡议,已经开展了 1100 多个项目,在乌兹别克斯坦实施的 “可持续土壤管理能力” 项目中,中国提供设备和技术培训,帮当地农户建立土壤数据库,开发在线课程,全程没有任何军事元素介入,纯粹靠技术支持和实际效益获得认可。 要知道,美国当年在推行 “马歇尔计划” 时,可是明确要求受援国必须站队西方阵营,本质上还是武力威慑下的制度捆绑。 在全球治理新疆域,中国的做法也透着不一样的思路。面对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这些新领域的规则空白,美国总想拉着盟友搞 “小圈子”,靠技术封锁和军事威慑推行自己的标准。 中国却在联合国框架下牵头成立全球安全倡议研究中心,提出 20 个重点合作方向,连阿联酋这样的中东国家都主动参与,靠的是 “共商共建共享” 的理念而非武力施压。去年金砖国家在福建发布的《新型工业化国际合作倡议》,15 个参与国都是自愿加入,没有任何强迫色彩。 中国对联合国的态度更是和历史上的大国形成反差。作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维和摊款国,中国设立的和平与发展基金支持了 130 多个项目,培训了 3000 多人次维和军警,这些投入都是为了维护现有国际制度,而非用暴力推翻重建。 在迪拜气候大会上,中国还主动协调各方分歧,推动《巴黎协定》全球盘点达成共识,这种靠对话而非对抗的制度完善方式,在历史上极为少见。 金灿荣教授的疑虑并非没有道理,毕竟暴力相伴制度建立的例子太多。但中国正在做的尝试,似乎在开辟另一条路: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农田里,靠技术培训让当地接受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东南亚的铁路线上,用互利合作让 “共商共建” 的规则落地;在联合国的会议厅里,以多边协商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这些实践里看不到军事基地的影子,听不到枪炮的轰鸣,更多的是项目签约的掌声和民众受益的笑容。 当然,现在就说中国彻底摆脱历史规律还为时尚早,国际社会的规则博弈从来都是复杂的。但至少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中国正在用 “一带一路” 的项目、全球发展倡议的成果、多边舞台的对话,一点点证明:制度规范的建立,未必需要暴力打底。 那些还抱着历史老眼光的人,或许可以看看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留下的合作印记,那里没有硝烟,只有正在生长的新规则。 信源:金灿荣教授
金灿荣在今日头条发文称:中国要实现崛起,未来必然需要在国际社会树立自身的制度与规
烟雨评社
2025-10-04 18:45:1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