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位日本学者的视频,瞬间让人脊背发凉。他说,全日本人都被教科书告知“二战败于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04 17:21:35

刷到一位日本学者的视频,瞬间让人脊背发凉。他说,全日本人都被教科书告知“二战败于美国原子弹”,他又说,可真相是:“我们是被中国和亚洲人民打败的。” 这话算是说到了根子上,所谓败于原子弹,不过是日本军国主义找了个最 “体面” 的台阶。因为原子弹带来的毁灭够震撼,用这个当战败理由,好像能少点狼狈,可真正把他们拖进覆灭深渊的,是中国战场这片用血肉铺就的泥潭,是千万中国人用十四年熬出来的持久战。 先看最实在的兵力账,这东西骗不了人。1937 年全面侵华战争刚打响,日本陆军总共就 24 个师团,他们一口气就把 21 个师团全扔到了中国,几乎是倾巢而出。那时候的日军觉得中国好打,想速战速决,可他们没想到,中国战场成了吸住他们兵力的 “磁铁”。 到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情况更夸张,日本陆军总兵力里 80% 都被钉在中国战场,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了 94%。罗斯福当年就说过,要是中国被打垮了,日本能立刻调出大批兵力去打澳洲、印度,甚至冲向中东。 这话一点不假,因为当时日军的主力全被我们拖在中国,根本抽不出多余兵力去支援其他战场。 就算太平洋战争打起来了,日军也没解脱。从 1941 年到 1943 年冬天,日本在中国的陆军兵力还是占总数的 50% 以上,最高的时候有 69%。 他们本来想两边开花,可中国战场就像被绳子牢牢捆住的手脚,让他们根本没法全力应对太平洋上的美军。 兵力被钉死带来的后果,就是资源的无底洞。日本本身是个岛国,矿产资源特别贫乏,大部分工业原料都得靠进口。为了维持中国战场的战事,他们每年要消耗大量的钢铁、石油和粮食。 1937 年的时候,日本年产钢能有 580 万吨,飞机 1580 架,可这些物资投进中国战场后,就像泼进了沙漠,根本填不满需求。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正好戳中了他们的软肋,这战略让日军想快打快赢却做不到,只能陷入长期消耗,家底慢慢就被熬空了。 光有兵力和资源的消耗还不够,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更给了日军致命打击。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抗战胜利,中国人民整整坚持了 5098 天。 在这十四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总共对敌作战 12.5 万余次,歼灭了 171.4 万多日伪军。就说 1941 年的第三次长沙战役,我国军队把侵长沙的日军打得全军覆没,让日军伤亡 5.5 万人,当时伦敦《泰晤士报》都夸这是同盟军最决定性的胜利。 当然,这场胜利的代价大得让人心疼。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 3500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高达 5000 多亿美元。可正是这巨大的牺牲,换来了对日军的持续消耗,让他们越来越撑不住。 原子弹确实加速了日本投降,但它绝对不是战败的根本原因。因为在原子弹爆炸前,日军已经被中国战场拖得精疲力尽,兵力枯竭、资源短缺,早就没了翻盘的可能。 就像一个已经快饿死的人,最后一口水没喝上倒下了,不能说他是死于没喝那口水,真正的原因是长期的饥饿。 现在再看日本学者这番话,其实戳破的不只是一个历史谎言,更是提醒我们不能忘了那段历史。可让人不解的是,这么多铁打的数据摆在这儿,日本的教科书还是在淡化中国战场的作用。 大家说说,为啥日本教科书迟迟不愿正视这段历史?是真的不懂历史,还是不敢面对当年被中国人民打败的真相?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