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放他回中国,那将是美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美国专家发出慨叹,原来竟是为了他?中国一物理天才放弃百万年薪、美国绿卡,坦言“我是中国人!” 你听说过吗?美国有专家曾公开慨叹,“要是放他回中国,那将是美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能让美国这么紧张的,不是什么老牌科学家,而是个1996年出生的中国小伙——曹原。 咱老百姓都知道,电从发电厂送到家里,一路上电线都要损耗不少,要是能让电“零损耗”传输,那得省多少能源啊! 这就是科学家们找了一百年的“超导”技术,可以前的超导材料都得在零下一百好几十度的超低温下才能用,根本没法普及。直到曹原出现,这百年难题才算有了突破口。 他研究的是一种叫“石墨烯”的材料,比头发丝细十万倍,却比钢还结实,大二的时候曹原就迷上了这东西,后来去美国麻省理工深造,进了世界顶尖的石墨烯实验室。 那儿的设备是最好的,资源是最全的,可难题也是真难——无数科学家试过把两层石墨烯叠起来研究,都没啥头绪。 曹原不一样,他能连着几十个小时泡在实验室,就为了盯着仪器上那一点点数据变化,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现,当两层石墨烯旋转到1.1度这个“魔角”时,在特定条件下居然能实现超导! 这一下就像给材料科学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都说这发现跟哥伦布找到新大陆一样重要。 2018年,22岁的曹原把成果写成两篇论文投给了世界最顶级的《自然》杂志,杂志社一看立马加急发表,要知道这杂志平时审稿慢得很,能让他们这么着急的成果,含金量可想而知。 就这一年,曹原还登上了《自然》年度十大科学人物的榜首,成了最年轻的中国获奖者,之后几年,他更是一口气发了9篇《自然》《科学》论文,这可是多少科学家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 美国当然不想放走这么个宝贝,顶尖大学抢着给教授职位,高科技企业开百万年薪,连政府高官都亲自出面,说只要他留下,绿卡马上给,家人也能跟着定居。 这些条件搁谁身上都得动心,可曹原就一句话:“美国绿卡算什么?我是中国人,我要回中国。”这话听得人心里发烫,这才是咱中国的好儿郎! 有人可能会问,他回国能干成啥?别担心,咱中国现在的科研条件早就今非昔比了,曹原回来后立马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还把成果捐给了母校中科大。 更实在的是,他的研究很快就用到了咱们的生活里,华为Mate20手机的石墨烯散热技术,就是他主导搞出来的,能让手机用多久都不发烫。 在快速充电电池领域,他的技术帮相关产业省了一大笔成本,以前充电几小时的电池,现在有望跟加油一样快,这些可不是纸上谈兵,是真真切切能改善生活、推动产业进步的硬实力。 更厉害的是,曹原后来又有了新突破,他发现把三层石墨烯扭到1.6度的“魔角”,居然能在10特斯拉的强磁场下保持超导,这比传统材料能承受的磁场高3倍。 这种材料叫“自旋三重态”超导体,以后能用在核磁共振仪器上,拍出来的人体图像会更清晰,还能帮着造更先进的量子计算机。你看,他这是把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全打通了,这才是最值钱的地方。 美国专家说放他回国是“巨大损失”,这话没说错,因为顶尖人才从来都是科技竞争的核心,曹原这样的天才,在哪国就能带动哪国在石墨烯领域的发展。 可他们没明白,曹原的选择从来不是冲着钱和绿卡去的,从钱学森到邓稼先,再到今天的曹原,咱中国的科学家从来都有这样的骨气——学问是自己的,可根永远在中国。 现在总有人说国外科研环境好,可曹原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科学家看重的不是条件有多优渥,而是能不能为国家做贡献。 他回国后,研究经费充足,实验设备先进,没人逼着他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能安安心心做研究。 这几年,越来越多像曹原这样的年轻人学成归国,咱中国在新材料、量子科技这些领域的进步越来越快,这就是人才的力量。 曹原今年也才不到30岁,他的科研路还长着呢,但光是现在这些成就,再加上那份坚定的爱国心,就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美国越痛惜,越说明咱中国的人才厉害;曹原越坚定,越能让我们看到科技强国的希望,这样的年轻人,才是真正的“后浪”,是咱中国未来的底气。 信息来源:(中国网资讯——25岁天才少年坚持技术回国:百年难题都克服了,美国绿卡算什么)
“要是放他回中国,那将是美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美国专家发出慨叹,原来竟是为了他
漫聊小知识
2025-10-04 16:42: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