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容易被电诈盯上是有原因的,一位越南人告诉我: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几乎没黑

罗普娱记 2025-10-02 11:31:06

中国人容易被电诈盯上是有原因的,一位越南人告诉我: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几乎没黑社会没暴力,大家在国内有防备心但不强,防备意识也不够,一看就没受过外国风俗的“毒打”! 咱们国家14亿人,走在街上几乎见不到黑社会火拼,晚上十点独自出门也不用怕被抢,家里忘锁门丢东西的情况都少见,这种安稳日子过久了,谁还会整天把“防骗”挂在心上。 就说社会治安数据,这些年传统暴力犯罪率一直在降,像抢劫、绑架这类案子现在很少听说,反倒是电信诈骗占了刑事案件的大头。 湖北那边统计过,光是今年前七个月,电诈案件就占了当地刑事警情的四分之一,这还只是一个省的情况。为啥骗子专挑中国人下手? 因为他们摸准了咱们的软肋——习惯了相信“正规”,对陌生人的警惕心根本没被锻炼过。 骗子的套路其实不算新鲜,但就是能屡屡得手。青岛有个王女士,在社交软件上认识个自称“张某”的男人,对方说自己是小老板,朋友圈全是阳光帅气的照片,没聊几天就处成了“恋人”。 一开始王女士只投几百块试试水,很快就拿到了返利,连着几次下来,她彻底放下了戒心,前后投进去40多万,直到提现不了才发现被骗。后来警察顺着线索抓了115个人,才揭开这个盘踞在缅甸的诈骗团伙的底。 这些骗子专门培训过,手里有编好的聊天稿子,就盯着国内30岁左右的单身女性下手,他们知道中国人重感情,只要处成“对象”,掏钱就容易多了。 中老年人更是骗子重点围猎的对象,因为他们这辈子没经历过太多骗局,对“专家”“客服”的信任根深蒂固。 无锡有个85岁的徐大爷,接到个电话,对方一开口就叫出他的名字,还知道他买过养生药酒,说能安排“知名专家”给他问诊。 徐大爷一听专家的声音很熟悉,立马信了,花2500块买了三种“特效药”,吃了20多天一点效果没有才察觉不对。 后来查出来,这个团伙买了上万条快递信息,专门挑有慢性病、买过保健品的老人骗,全国被骗的老人就有400多个,涉案金额超百万。这些老人不是不聪明,只是这辈子没见过这种“精准骗局”,觉得对方能说对自己的情况,肯定是正规机构的人。 连高学历的年轻人也躲不过,他们在国内习惯了信息安全,根本想不到个人信息早就被卖了。有个叫小茜的留学生,在海外接到个自称“江警官”的电话,说她涉嫌洗钱,还发来伪造的逮捕令,来电显示真是南京某公安局的号码。 对方让她开着摄像头24小时监控,每隔三小时汇报行踪,说这样能帮她“取保候审”,小茜吓得赶紧骗父母凑了140多万“保证金”转过去。 还有个在澳洲生活十年的Lynn,被同样的套路骗走5万澳币,她后来才说,在国外遇到过冒充银行的骗子,但从没见过这么像“真警察”的,根本反应不过来。 这些年轻人在国内没受过这种“精神操控”的骗术,到了国外也没建立起对应的防备心,自然成了目标。 从数据能看得更清楚,湖北的统计显示,80后和90后占了受骗人群的61.8%,他们天天上网,按说该懂的多,可就是因为在国内没吃过亏,对“刷单返利”“虚假理财”这些陷阱没抵抗力。 有个麻城的小程,在家休养时看到刷单广告,先垫了点钱真的拿到返利,后来越投越多,一下子被骗走4万多,那可是他的手术费。 还有神农架的尹某,被冒充快递客服的骗子忽悠,先后转了242万,这么大的金额,要是在治安乱的地方,谁会轻易把钱转给陌生人? 关键是骗子都知道,中国人的防备心是“被动”的,只有真被骗过才会警惕,可没被骗过的时候,总觉得“骗局离自己很远”。 不像有些地方,因为常年有抢劫、诈骗案,当地人从小就知道陌生人的话不能信,接到陌生电话第一反应就是挂掉。 咱们国家不一样,银行、客服平时都规规矩矩,时间长了,大家就觉得来电显示是“官方号码”的就靠谱,对方说“影响征信”“涉嫌犯罪”就害怕,根本想不到这些都能造假。 更要命的是,骗子还会利用国内的“人情社会”特点。比如“杀猪盘”骗感情,虚假理财骗“熟人推荐”,保健品诈骗骗“邻里信任”,这些套路在缺乏防备心的环境里特别管用。 就像那个缅甸诈骗团伙,组员每月底薪5000块,骗成了还有提成,他们专门伪造身份搞“网恋”,就是吃准了中国人重感情、易信任的特点。等受害者发现被骗,钱早就转到境外了,追回来都难。 说到底,不是中国人笨,而是咱们生活的环境太安全,没受过那些“歪门邪道”的“毒打”。在国内,出门不用防抢,转账不用防骗,遇到问题找警察就能解决,这种安稳日子养成了大家的善意和信任。 可骗子就是利用了这份善意,拿着虚假的身份、编造的理由,一步步瓦解人们的防备。要是大家都经历过乱七八糟的骗局,知道陌生人的“好处”背后全是坑,骗子也就没那么容易得手了。

0 阅读:184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