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产出的“海水稻”,明明口感难吃,还越种越多,为何国家要大力发展它呢?其实原

罗普娱记 2025-10-02 10:29:51

盐碱地产出的“海水稻”,明明口感难吃,还越种越多,为何国家要大力发展它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它太优秀了! 这稻子的本事根本不在饭碗里的软糯劲儿上,它的厉害之处,是能把老百姓眼里的“废地”变成“宝地”,还能给国家的粮食安全托底。 咱国家有15亿亩盐碱地,这些地要么盐分太高,要么碱性太大,种玉米不长,种小麦枯死,常年就那么荒着,看着都可惜。 但海水稻就爱吃这口“苦”,普通水稻在含盐量超过0.3%的土壤里根本活不成,它却能在盐分3‰到12‰的地里扎根,简直是为盐碱地量身定做的庄稼。 更关键的是,这些废地一旦种上海水稻,就能变成产粮田。2018年新疆帕哈太克里乡刚开始试种的时候,谁都没抱太大希望,毕竟那片地白茫茫一片,踩上去都硌脚。 可没想到第一年就有收成,后来越种越好,到2024年,新疆二师二二三团的重度盐碱地,亩产直接突破了1000斤,达到505.1公斤。 要知道那块地之前的土壤含盐量高达24‰,比海边的滩涂还咸,能有这产量,放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山东庆云县的情况更实在,中丁乡徐家村有片闲置的盐碱荒地,盐碱化率在0.3%-0.6%,2023年试种10亩海水稻,当年亩产就有800斤,2024年扩种到30亩,换了更好的“中科发6号”品种,亩产直接超1000斤,按1.5元一斤算,一亩地能多赚1000块钱,以前的荒滩头回给村里带来了真金白银。 这稻子不光能产粮,还是改良土壤的“生态医生”。它的根能扎到地下30到40公分,就像无数个小水泵在给土壤“排毒”,根系分泌的有机酸能降低土壤盐分,种上几年,废地就能变良田。 新疆二二三团的地种了3年海水稻,土壤盐分从24‰降到了3‰,现在不光能种海水稻,还能试种普通庄稼了。 山东庆云的农民更有经验,种完海水稻的地,过几年地力上来,就试着种小麦,一亩地又能多收几百斤。还有温州的种植基地,种海水稻的同时,周边的池塘也盘活了,清淤后养鱼,一年给集体多赚3万多,这都是海水稻带来的连锁好处。 对国家来说,海水稻就是隐形的“粮食储备库”。我国有5亿亩盐碱地能开发种海水稻,要是全都种上,按平均亩产600斤算,每年能多收3000亿斤粮食,这相当于好几个农业大省的年产量总和,够上亿人吃一年。 深圳正在推“国家生态粮仓计划”,打算用10年修复1亿亩盐碱地,新增1亿亩耕地,光这就能年增收500亿斤大米。 农业农村部早就规划好了,到2035年要改造提升1亿亩盐碱耕地,新增1500万亩耕地,这些目标全得靠海水稻挑大梁。 现在全国的海水稻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大,从最早的几亩试验田,到现在山东、新疆、广东到处都有种植基地,就是因为它能实实在在补上耕地不足的缺口。 再说那口感问题,早就不是难题了。早期的海水稻确实糙,嚼着像含着细沙,但现在科研人员一直在改良品种,而且就算直接吃不好吃,加工成别的食品照样受欢迎。 广东有企业把海水稻做成香米饼、米酒,检测发现这些产品里的硒、铁、锌等微量元素是普通大米的3到7倍,氨基酸总量更是高出4倍多,特别适合需要控糖的人吃,在超市里卖得可火了。 现在谁还会纠结它原米好不好吃,能从废地里长出营养这么高的粮食,本身就是天大的本事。 还有个关键点,海水稻特别省心省水。它耐旱、抗涝、还抗病虫害,不用频繁打农药,在西北那些缺水的地方,甚至能用盐碱水灌溉,不用跟普通庄稼抢宝贵的淡水。 新疆超过三分之一的耕地都有盐碱化问题,盐碱荒地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以前这些地方种庄稼要浇很多水改碱,成本特别高,现在种海水稻,既省水又能改土,一举两得。 山东庆云的农民还摸索出了“稻渔共生”的法子,种海水稻的同时养鱼,土地利用率翻了倍,收入也跟着涨。 从1986年陈日胜在广东湛江发现那株野生耐盐碱水稻,收集522粒种子开始,海水稻就一步步逆袭。 从亩产100斤到超千斤,从试验田到亿亩规划,它用三十多年的时间证明,自己不是普通的庄稼,而是能解决土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的“宝贝”。 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它,不是因为它好吃,而是因为它能在别人不行的地方扎根结果,能把荒芜之地变成良田,能给14亿人的饭碗添上实实在在的保障。 这稻子嚼着可能有点糙,但它种出的是粮食安全,改出的是子孙后代的沃土,这样的本事,难道还不够优秀吗?

0 阅读:102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