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宣布了 10月1日,泰国新任央行行长维泰宣布,要搞宽松的货币政策帮经济长期增长,还承诺保护央行不受干扰。 要知道泰国经济现在正有点难。8月份物价跌了0.79%,这都连续5个月跌了。开泰研究中心把今年全年的通胀预测从0.3%降到0.1%,说快四成的商品都在降价。 而且泰铢还在涨。今年一共涨了大概7%,是亚洲第二能涨的货币。10月1日这天,1泰铢能换差不多0.03美元,换人民币的话,1块泰铢大概能换0.22块。 泰铢强看似 “有面子”,实则戳中了泰国经济的软肋。泰国可是靠出口和旅游吃饭的,出口占了 GDP 的六成多,泰铢一涨,咱们的大米、橡胶、电子产品卖到国外就贵了。 就说大米吧,泰国本来是全球大米出口大国,现在泰铢比越南盾、印度卢比贵了 10%,外国买家全跑去买越南大米了,今年前 8 个月泰国大米出口量直接跌了 12%,稻农们看着仓库里的粮食都快哭了。 旅游业更惨,这可是泰国的支柱产业,2024 年旅游收入本来想冲 3 万亿泰铢,结果才刚到 1.6 万亿,差了一半还多。泰铢一值钱,外国游客来了就觉得不划算。以前一个中国游客换 1 万块人民币能换 4 万 5 千泰铢,现在只能换 4 万 1 千多,玩一趟下来住宿、吃饭都贵了不少。 今年 9 月数据显示,访泰游客数量同比直接降了 7%,那些靠接待游客为生的导游、酒店服务员,生意少了一半,有的都改去开摩的了。本来泰国还指望今年吸引 4000 万游客,现在看悬得很,连中国游客都比去年少了些,更别说其他国家的了。 这时候维泰行长站出来搞宽松货币政策,真是找对了药方。宽松政策说白了就是让央行多放些钱到市场上,再把基准利率降下来,让企业和老百姓借钱更容易、更便宜。 泰国央行之前已经把利率从 1.75% 降到 1.5% 了,这是两年来的最低水平,自去年 10 月以来累计降了 75 个基点,就是为了让市场活起来。 企业借钱成本低了,就能买设备、雇工人,比如曼谷的电子加工厂,以前贷款利息高不敢扩产,现在降息后赶紧贷了款添了两条生产线,还招了 200 多个工人。 老百姓贷款买房买车的利息少了,手里的钱松动了,也敢去商场消费了,这样商家的货能卖出去,价格自然就不会再跌,通缩的圈子不就打破了吗? 而且宽松政策还能治治强泰铢的毛病。利率一降,外国投资者觉得在泰国存钱、买债券不划算,就会把钱转走,泰铢没人抢着要,汇率自然就会慢慢降下来。 就像印尼前阵子也这么干了,连续三次降息,总共降了 1.5 个百分点,现在利率降到 4.75%,不仅股市涨了,印尼盾汇率也稳住了,贷款增速还提上来了。 泰国要是能把泰铢汇率压下去,咱们的大米、橡胶在国际市场上就有竞争力了,外国游客来了也觉得实惠,旅游业才能真的复苏。 维泰行长特别强调 “保护央行不受干扰”,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太重要了。以前泰国央行就吃过政策不稳的亏,2008 年法案改革前,央行行长任期说变就变,最短的连一年都不到,货币政策一会儿加息一会儿降息,商家和投资者根本摸不准方向。 比如 2011 年的时候,为了应对洪灾先降息,后来经济刚有点起色又急着加息,结果企业适应不过来,好多小厂子直接倒闭了。 现在新行长把独立性摆出来,就是告诉大家,这次宽松不是脑子一热的短期操作,是为了长期稳增长,不会因为政府要搞短期政绩就随便变卦。这能稳住市场信心,让企业敢投资,外国投资者也敢来,毕竟没人愿意把钱投到政策朝令夕改的地方。 可能有人担心 “放这么多钱出来,以后会不会通胀?”,这顾虑不是没道理,但现在根本不是怕通胀的时候。开泰研究中心预测全年通胀才 0.1%,离央行 2% 的目标差远了,而且泰国央行说了,会盯着物价和金融稳定,不会无节制放水。 再说了,看看日本就知道,通缩一旦扎下根,想拔出来有多难。日本 90 年代开始通缩,物价跌了二十年,央行搞了好多次宽松才慢慢缓过来,泰国现在早出手,比以后拖成大麻烦强多了。 其实泰国经济的底子不算差,2024 年还有 3500 万外国游客来,光中国游客就有 670 万,要是泰铢降点,旅游收入肯定能涨不少。 出口方面,只要汇率稳住,咱们的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还是很有竞争力的。现在央行宽松给市场送 “活水”,政府又在搞 20 亿泰铢的电子音乐节吸引游客,双管齐下,经济肯定能慢慢回暖。 说来说去,维泰行长这步宽松棋走得又及时又必要。通缩要治,强泰铢要压,企业和老百姓要救,这些都得靠宽松政策来破局。只要央行能守住独立性,不被短期干扰带偏,照着这个方向走下去,泰国经济肯定能走出低谷,那些靠出口和旅游吃饭的普通人,日子也能慢慢好起来。 这可不是空话,看看印尼降息后的效果,再想想泰国的底子,只要政策稳、执行到位,好转是早晚的事儿。
卢麒元先生认为,10月2日通胀重启,美将股债双杀,锁死流入的资本后陷入滞涨,全球
【8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