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驻华大使:我亲眼见过解放军,中国的实力远超美国想象! 近日,美国前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在非营利组织“世界波士顿”的活动中发出警示:“我们不能继续低估中国的实力。” 作为曾亲身驻留中国、近距离接触过解放军的外交官,古拉斯·伯恩斯的这番话,让外界重新审视对中国实力的认知边界。 伯恩斯的驻华经历为他的判断提供了现实依据。2021 年至 2024 年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期间,他曾多次参与中美军事交流活动,其中包括参观解放军某部训练基地、观摩联合演习等。 他在活动中提到,亲眼见到的解放军,无论是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还是人员的专业素养,都与外界一些刻板印象存在明显差异。比如在一次陆军合成旅战术演练中,无人机侦察、电子对抗与地面装甲部队的协同配合,展现出的体系化作战能力,让他印象深刻。 这种对中国实力的认知,并非仅停留在军事层面。伯恩斯提到,在他驻华期间,中国在高端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进展同样超出预期。 他曾走访过深圳的新能源企业,看到生产线全流程自动化运作,研发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也去过粤港澳大湾区的跨海大桥项目现场,了解到工程建设中运用的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这些非军事领域的发展,在他看来,同样是中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军事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伯恩斯的警示,也反映出美国国内对中国认知的变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部分美国舆论习惯以过往经验评判中国发展,忽视了中国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快速进步。而随着中美在经贸、科技等领域互动增多,越来越多像伯恩斯这样有实际接触经历的人士,开始修正此前的认知。 他在活动中举例,美国某智库曾预测中国要到 2030 年才能掌握某型航空发动机技术,但实际中国在 2025 年就已实现该技术的量产应用,这种预判与现实的差距,正是低估中国实力的典型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伯恩斯在强调中国实力时,并未回避中美之间的差异。他提到,中国在部分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等领域,仍存在对外依赖,美国在这些方面仍保持优势。 但他同时指出,不能因此忽视中国在其他领域的突破,更不能用静态的眼光看待中国发展 , 中国在技术攻坚上的投入力度和速度,意味着现有差距可能会快速缩小。 如今,伯恩斯的言论已引发美国国内相关领域的讨论。部分议员和智库开始呼吁,应基于客观现实重新制定对华政策,避免因认知偏差导致决策失误。而他本人也表示,发出这样的警示,并非要渲染 “中国威胁论”,而是希望美国能以理性、务实的态度看待中国发展。
美国前驻华大使:我亲眼见过解放军,中国的实力远超美国想象! 近日,美国前驻华大
百日依山尽
2025-10-01 17:30:39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