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关税战打到最后,最坏的结果也就是美企全部撤走,但这账得反过来算:中国市场的肥肉一旦被吐出来,这些美企还能去哪儿找下家? 特朗普2025年1月复任后把对华基线关税提至25%,还放话要涨到60%以上,不少人跟着揪心美企会集体跑路。可真把这笔账掰开揉碎了算就明白,慌的该是那些美国企业。 商务部去年底的数据挺有意思,美国对华投资居然转降为增,前10个月实际投入外资27亿美元,同比增长5.3%。更扎眼的是日本对华投资暴涨10.9%,新加坡增幅17.7%。 这跟特朗普预想的“制造业回流”剧本完全反着来。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年度调查更直白:大多数在华美企不仅没撤资打算,反而计划今年扩大在华投资。为啥?中国贸促会的报告戳破了谜底——九成以上外资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富有吸引力”,近七成看好未来五年前景。 中国市场的魔力在哪?先看规模。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9万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是14亿人的消费潜力,全球找不出第二个能替代的“超级市场”。 再看产业链,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特斯拉上海工厂2024年销量冲到65.7万辆创历史新高,靠的就是中国从电池到整车的完整配套。 更关键的是创新活力,DeepSeek大模型横空出世,让全球投资者突然意识到中国在AI领域的实力。摩根士丹利直言,中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浪潮里稳坐第一阵营。 美企真要撤出去能去哪?日本市场的教训就在眼前。福特汽车去年在日销量仅4968辆,占进口车份额1.5%,今年干脆宣布退出日本市场。 麦当劳也忙着出售日本公司股份,反观福特在中国1月销量同比暴增36%。东南亚?越南、印度看似热闹,但高端制造和精密加工的短板明显。 安联投资的分析指出,中国能将颠覆性技术深度融入生产流程,这种“高技术+高效率”的复合优势,东盟短期内根本复制不了。 有意思的是,美企用脚投票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被自家法院打脸。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比4裁定他加征的“对等关税”缺乏国会授权,属于越权行为。 国际贸易法院早在5月就判过一次违法,只是执行要等到10月。法律层面的争议之外,经济账更难算。 若中美脱钩,美国电子、机械行业将面临供应链断裂,仅直接损失就超5000亿美元,还可能引发失业潮。难怪吴心伯教授说,解决中美关系的钥匙“越来越取决于中方”。 眼下中美贸易已进入“边打边谈”的微妙阶段。5月日内瓦会谈后,双方互动从经贸拓展到外交领域,7月斯德哥尔摩会谈甚至传出降低关税的可能。 但彭博社调查显示,多数投资者认为对华30%关税可能维持到2025年底,足以消灭70%中国对美出口。 这种拉锯中,美企的处境最尴尬——留在中国要扛关税压力,撤回美国又怕丢掉全球竞争力。就像联博基金说的,A股估值吸引力上升,但美企纠结的早不是短期利润,而是未来十年还能不能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 如果美企真的咬牙撤出,谁会是最大输家?答案或许藏在福特的选择里:当日本市场大门关上时,它毫不犹豫把资源转向中国。毕竟全球化的棋局里,赌气的玩家往往最先离场。
[微风]关税战打到最后,最坏的结果也就是美企全部撤走,但这账得反过来算:中国市场
士气沉沉
2025-09-30 11:49:2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