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曾表示,要阻止中国武统台湾,欧洲有杀招,西方国家有能力让中国的GDP增长率下

傲世狂尊凌九霄 2025-09-29 13:34:22

德媒曾表示,要阻止中国武统台湾,欧洲有杀招,西方国家有能力让中国的GDP增长率下跌17%。根据德国之声报道,德媒援引ECFR地缘经济研究专家阿加特·德马赖斯的观点表示,欧盟的市场准入是对中国最有力的杠杆。而这将极大的震慑中国以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德国媒体曾搞了个挺炸眼的说法,说要是中国真动手解决台湾问题,欧洲有一招能直接把中国的GDP增长率砸下去17%。 这个说法一出来,立马在国际圈子里引发热议。那他们到底靠什么?其实就一个关键词——市场准入。意思很简单,中国的货能不能卖到欧洲,是个大杀器。 这个观点出自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ECFR)的一份报告,名字也挺吓人:《硬、快、且伤筋动骨:从乌克兰制裁中学到的台湾冲突教训》。 作者阿加特·德马赖斯是专门研究地缘经济的,研究的就是国家之间通过贸易、金融这些经济手段互相掣肘。她的结论是,欧盟要真收紧市场大门,中国经济可能立马受重击,GDP增长率能掉到17%。 听起来挺狠,那我们得拆开看看这逻辑是不是站得住脚。 先说数据,中国的经济体量很大,但出口依然是个关键支柱。出口占了GDP的20%左右,其中差不多40%是卖到七国集团(G7)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去的。换句话说,咱们国内有一亿多个工作岗位是靠出口撑着的,其中有4500万跟G7直接挂钩。 再看顺差,2023年中国对美欧的贸易顺差是5560亿美元,对新兴市场的顺差是2810亿。对比一下就知道,美欧才是大头,新兴市场是补充。 虽然这些年中国在努力搞多元化贸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份额在涨,但就算加起来,也填不满美欧那块巨大的市场缺口。 具体到欧盟,2024年中欧贸易额达到7858亿美元,中国卖给欧盟的就有5164亿美元。欧盟也连续好多年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更有意思的是,欧盟老百姓的衣食住行,27%多的日常消费品来自中国。 你去欧洲超市里看,衣服、鞋子、小家电、厨房用品,大半都是“中国制造”。所以,这其实是个互相依赖的关系。 为什么欧盟的市场准入能成为“杀招”?因为它不光是个买卖关系,还掌握了话语权。你要想进欧洲市场,就得过他们的环保标准、安全认证。只要他们把门槛抬高点,中国企业就得头疼。 历史上已经有过鲜活的案例。2013年,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搞了个反倾销调查,直接征收11.8%的临时关税。 这一刀下去,涉及200亿美元出口额,40多万人的饭碗差点不保。那时候中国光伏产品80%靠欧洲市场,欧盟这么一掐,整个产业链都乱套了。 还有钢铁,2019年起,欧盟就对进口钢铁产品征收25%的保障措施税,每个国家还设定配额。中国钢铁企业要么承担高额关税,要么被迫减产,年损失几十亿美元。 更要命的是,欧盟还要推碳关税,以后中国钢铁、水泥这些高能耗产品进欧洲,还得额外交一笔碳排放费。这样一来,价格优势没了,企业只能被迫退出市场。 别以为这些只是单个行业受冲击,欧盟一旦全面收紧市场,对中国的打击会是连锁反应。因为光伏、钢铁、高科技产品、日常消费品这些全都依赖欧洲市场。只要同时限制几个行业,中国出口就会掉下去一个大台阶。 德马赖斯在报告里算了一笔账:如果欧盟和G7联手关起大门,中国经济会受到多层打击。比如说,对欧出口下降10%,中国GDP增量直接少500亿美元以上,增长率能掉一个多点。 要是多个行业同时被卡,比如光伏、钢铁、高科技一起中招,出口下降20%以上,再叠加消费和投资的萎缩,GDP增长率下滑17%不是不可能。 而且他们设想的制裁方式并不复杂。第一,封锁金融通道,比如切断中国银行在欧洲的清算业务;第二,禁运高端芯片、技术设备;第三,提高各类标准,让中国产品进不去。这些手段在俄罗斯身上已经试过了,效果虽然没让俄经济崩溃,但也让增速直接腰斩。 从西方的角度看,这就是杠杆思维:你依赖我多,我的牌就更硬。 不过,别忘了,这种逻辑不是单方面的。中国这几年一直在努力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新兴经济体的份额在不断上升。虽然短期还比不上欧盟的规模,但趋势摆在那。 更关键的是,中国本身也是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奔驰、宝马、苹果这些企业在中国赚得钵满盆满,要是被迫退出,自己股价和利润先受伤。 再加上中国是全球制造中心,一旦断供,欧洲超市的货架肯定会出问题,物价飞涨,老百姓第一个不干。通胀这口锅,欧盟政治家能不能扛得住?很难说。 所以,别看德媒把话说得硬,其实欧盟自己也得掂量。真要动用所谓的“杀招”,那就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0 阅读:61
傲世狂尊凌九霄

傲世狂尊凌九霄

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