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印度药品的进口关税从30%降至0%,分明就是和美国“对着干",因为特朗普才刚刚宣布对美国的进口药品征收100%的关税,中国反向操作,让美国政府有苦说不出,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市场而不得入。 这事儿表面上是关税调整,背后其实是中美两大经济体在全球贸易规则话语权上的又一次较量,特朗普对着进口品牌药和专利药挥舞100%关税大棒,想把制药企业全都赶回美国,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敞开大门,这一关一开之间,全球医药供应链的格局正在悄悄重塑。 特朗普在9月25日通过社交媒体宣布,从10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品牌药和专利药征收100%关税,除非药企已经在美国破土动工建工厂,这一招让欧洲药企股价应声下跌。 欧洲制药工业协会总干事直接警告说这种关税会让患者得不到救命药,但特朗普铁了心要用这种极端方式逼药企把生产线搬回美国。 中国这边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路,不仅没跟着加关税,反而对印度药品敞开了大门,别看这两件事时间上挨得近,但绝不是简单巧合,特朗普相信高墙大院能逼企业回国,中国则用降低门槛来整合供应链,一边是筑墙,一边是搭桥。 你仔细看特朗普的关税细节,就会发现他留了个口子,仿制药和原料药都不在100%关税范围里,这说明美国自己也清楚完全脱离全球供应链根本不现实,美国市场里仿制药占了大头,而这部分主要靠印度企业供应,特朗普不敢真让美国老百姓吃不起药。 中国这步棋下得妙,降低印度药品进口关税不仅扩大了药品来源,更关键的是在特朗普筑起的贸易壁垒外另开了一条路,全球医药产业如今站在十字路口,是跟着特朗普回美国,还是寻找更开放的市场,中国这一步给出了新选项。 把视野拉宽了看,贸易战从来不只是关于贸易,更是关于未来全球规则的制定权,印度自己也在对中国化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中国同样对印度杀虫剂采取了反倾销措施。 但在医药这个关键领域,中国选择了开放,这种差异化策略很清晰,在关乎民生的药品上保持开放,在其他领域则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反应。 对中国药企来说,这场关税风波影响其实有限,因为我们直接出口到美国的创新药很少,大部分要么通过授权合作模式出海,要么已经在美国设厂,倒是那些欧洲药企现在面临艰难选择,要么在美国投巨资建厂,要么承受100%的关税成本。 这场中美在医药领域的关税博弈,说到底是两种发展模式的展示,美国用强制手段逼产业回流,可能短期会见效,但长期看会削弱制药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在这种关税博弈中,是特朗普的强硬手段更能逼制造业回流,还是中国的开放策略更能赢得长期优势,不妨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中国将印度药品的进口关税从30%降至0%,分明就是和美国“对着干",因为特朗普才
论史家
2025-09-29 12:29:5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