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英国女王访华,因为女王身份尊贵,所以只好去找霍英东借车,本以为他会将

论史家 2025-09-28 15:29:51

1986年,英国女王访华,因为女王身份尊贵,所以只好去找霍英东借车,本以为他会将自己座驾拿来救急,却没想到他直接大手一挥买了一辆新的劳斯莱斯,而且在访问结束后还表示:不用还了! 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结束访华行程后,香港富商霍英东面对外交部想要归还那辆崭新劳斯莱斯的请求,只是轻描淡写地挥了挥手。 这一挥手,不仅仅是几千万港币的豪车易主,更是一位华人企业家对祖国深沉爱意的最好诠释。 可如果你以为霍英东生来就是富家子弟,那就大错特错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火烧到了香港,年仅14岁的霍英东被迫辍学,开始了谋生之路。   我当过烧煤工、学徒、苦力,只要能赚钱养家的活儿,我都干过,霍英东晚年接受采访时这样回忆。 那时的香港,机会与挑战并存,年轻的霍英东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聪明才智,在艰难环境中寻找生存之道。   1948年,霍英东嗅到了商机,开始涉足海上打捞业务。那时的海上打捞风险极大,但回报丰厚。霍英东每天在海上漂泊,将赚来的钱一分一厘地攒下来,为日后创业积累第一桶金。   凭借着这些积蓄和敏锐的商业嗅觉,霍英东逐渐在香港商界站稳脚跟。但与其他富商不同的是,霍英东始终怀揣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   那时候,我们把战略物资伪装成普通货物,通过各种渠道运往内地,霍英东的老友曾这样回忆,霍先生从不计较这些物资能不能赚钱,只要前线需要,哪怕赔本他也要做。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将首次访问中国,这是中英两国关系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香港回归谈判进入尾声的关键时期。   然而,外交部却遇到了一个看似小但实则关乎国家形象的难题:女王点名要求接待她的车不要挂白窗帘。 按照当时的外交礼仪,高级别外宾乘坐的车辆通常会挂上白色窗帘,既是礼遇,也是保护隐私,但女王希望能够透过车窗欣赏中国的风土人情。   问题是,80年代的中国,还找不出一辆既符合女王身份又能满足她要求的高级轿车,在万般无奈之下,外交部想到了霍英东。   当外交部的请求传达到霍英东耳中,他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下来,但霍英东考虑得更周到——他没有简单地借出自己的座驾。 而是打听到女王在英国使用的是劳斯莱斯,于是二话不说,立即购置了一辆全新的、与女王在英国使用的一模一样的劳斯莱斯,并连夜安排运送到北京。   但霍英东的周到考虑远不止于此,他深知,一辆好车配上一个不专业的司机,同样会影响接待效果。于是,他特意为司机安排了王室礼仪培训班,确保他们不仅会开车,还知道如何得体地开车门、靠边停车,甚至能用简单的英语与女王交流。   这些细节,让英国女王的访华之行格外顺利,伊丽莎白二世对这辆蓝色劳斯莱斯赞不绝口,甚至主动邀请那两位司机共进午餐——这在英国王室礼仪中是极为罕见的。   用完不用还,就当我送给国家的礼物,他不仅如此,还又送了几辆豪车给外交部,用于今后的外交接待。   其实霍英东的故事,远不止一辆劳斯莱斯那么简单,从贫寒少年到商业巨子,从抗美援朝时期的物资援助到改革开放的积极参与,他的一生都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如今,当我们回望那段历史,那辆劳斯莱斯已不仅仅是一辆豪车,而是成为了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生动注脚,见证了一个特殊年代里国家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记住了霍英东这个名字,记住了他那份朴素而深沉的爱国情怀。

0 阅读:300

猜你喜欢

论史家

论史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