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停止进口菲律宾香蕉,菲律宾香蕉协会的负责人愤怒地表示:“中国断了30万蕉农的生计!” 2025 年雨季,菲律宾棉兰老岛的香蕉地里,56 岁的马里奥斯蹲在泥泞中,手里攥着一根腐烂的香蕉,表皮的黑斑像极了他脸上的愁容。 身后 45 万公顷曾经的 “中国专供香蕉园”,如今一半以上的果子都烂在枝头,偶尔有几辆运输卡车驶过,车厢里空荡荡的 。 这与 2018 年那个丰收季形成鲜明对比,那时每辆卡车都装满贴好二维码的香蕉,驶向中国港口的路上,司机们还在盘算着年底能多盖一间房。 2011 年,菲律宾香蕉正占据中国市场 84.75% 的份额。 马里奥斯还记得,当时他把自家种了十年的椰子树全砍了,改种香蕉,“邻居们都这么干,中国老板说我们的香蕉皮薄肉厚,中国人喜欢吃”。 整个棉兰老岛掀起种蕉热潮,45 万公顷土地连成一片绿色海洋,北达沃省的分拣厂里,几万名工人每天连干十几个小时,保鲜膜裹着香蕉的沙沙声里,每个人都笑着说 “中国市场能让我们吃饱饭”。 2018 年,菲律宾香蕉出口量达 400 万吨,其中 116 万吨销往中国,创造的收益占全国 GDP 的 10%,马里奥斯也靠种蕉给儿子凑齐了大学学费,那时他以为这样的好日子能一直过下去。 转折发生在 2020 年后。马里奥斯发现,运往中国的香蕉常被 “卡” 在海关,有时甚至被遣返回国,烂在船上。他去问收购商,对方只含糊说 “中国现在更爱买越南香蕉”。 直到有次他去马尼拉送货,在超市货架上看到越南香蕉的价格标签 —— 比菲律宾香蕉每公斤便宜 0.5 美元,包装更整齐,上面还印着 “全程冷链” 的字样。 他这才明白,不是中国市场 “断了生计”,而是菲律宾的香蕉在越南面前没了竞争力。 菲律宾的种植模式还停留在原始人工阶段:马里奥斯和家人每天凌晨三点起床摘香蕉,靠手搬肩扛运到分拣厂,工人用剪刀修剪果柄、手动裹保鲜膜,不仅速度慢,还常因力度不均损伤果皮。 而越南早已采用机械化生产,从采摘时的升降平台,到分拣时的自动称重机,再到运输时的恒温集装箱,全流程自动化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让每根香蕉的大小、成熟度都更统一。 更关键的是,越南与中国接壤,陆运仅需 3 天就能抵达中国南方市场,比菲律宾海运节省 5 天时间,新鲜度更高,价格自然更有优势。 除了中国市场,越南还凭借贸易协定的低关税进军日本、韩国。 马里奥斯的儿子在日本留学时告诉他,日本超市里越南香蕉的价格比菲律宾的低 20%,“因为日本对菲律宾的关税比越南高很多,爸爸,我们的香蕉运到日本,成本早就高过售价了”。 这时马里奥斯才意识到,菲律宾把 “鸡蛋全放进了中国市场这个篮子”,既没开拓其他国际市场,也没升级种植技术,一旦中国市场有新选择,他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香蕉烂在地里。 更让马里奥斯无奈的是,中菲关系的波动让情况雪上加霜。这几年,菲律宾军舰频繁强闯仁爱礁,给搁浅的马德雷山号送补给,甚至联合美国军机在南海活动。 中国多次要求菲律宾拖走马德雷山号,却没得到回应。 去年菲律宾遭遇洪灾,中国未像以往那样提供大量援助,菲律宾政府反而在国际上指责中国 “不顾人道主义”。 马里奥斯听收音机里说 “中国老百姓可能不想买菲律宾香蕉了”,他不懂什么是 “外交博弈”,只知道自己的香蕉卖不出去,儿子的房租都快交不起了。 如今,马里奥斯试着在香蕉地里套种玉米,虽然收入比种蕉时少了一半,但至少不会像香蕉那样容易烂在地里。 他偶尔会去分拣厂看看,以前热闹的厂房现在只剩几台机器闲置着,墙上还贴着 2018 年 “庆祝出口中国突破 100 万吨” 的横幅,风吹过,横幅边角卷起来,像在叹息。 他听说菲律宾香蕉协会还在抱怨 “中国断了 30 万蕉农生计”,但马里奥斯心里清楚:“不是中国的问题,是我们自己没跟上。 如果政府能改善和中国的关系,我们再学学越南的种植技术,也许有一天,我们的香蕉还能摆回中国超市的货架。” 最近,马里奥斯在电视上看到中菲官员会谈的新闻,他赶紧让儿子翻译内容。虽然没听懂太多专业术语,但他记住了 “加强农业合作” 几个字。 他又在香蕉地旁边开垦了一小块空地,打算先种几株改良品种的香蕉,“万一呢?万一中国朋友还愿意吃我们的香蕉,我得做好准备”。 夕阳下,他蹲在地里,用手轻轻抚摸刚冒芽的香蕉苗,就像当年第一次种下香蕉时那样,眼里带着一丝期待 —— 那是一个普通蕉农对生计的渴望,也是对两国关系缓和的朴素期盼。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菲律宾保持香蕉出口量全球第三,但中国销量大幅减少
中国大使“羞辱”菲律宾一幕披露;马科斯罕见对华说好话9月25号,中国驻菲律宾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