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上海,86岁的名医邝安堃娶年仅23岁的小保姆,4年后逝世,哪曾想,留下

悠然话史 2025-09-26 11:31:56

1988年上海,86岁的名医邝安堃娶年仅23岁的小保姆,4年后逝世,哪曾想,留下的遗嘱更是让人震惊不已!   2023 年夏,上海徐汇区一间不足 20 平米的诊所里,79 岁的朱菊仙正小心翼翼地整理一叠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 “邝安堃医学笔记” 几个字虽已褪色,却依旧清晰。 这些记录着内分泌疾病诊疗心得的笔记,即将在诊所举办的 “医者仁心” 小型展上展出,而这背后,藏着一段跨越四十余年的缘分。 从 1987 年朱菊仙初入邝家,到 1992 年邝安堃离世,再到如今的医学传承,这段曾饱受争议的跨龄婚姻,早已超越世俗眼光,沉淀为一段特殊的医学记忆。   1989 年春,邝安堃与朱菊仙婚后第三个月,他们的小诊所正式开业。 彼时的困难远超想象:没有患者信任农村出身的朱菊仙,开业头半个月,只有 3 位邻居上门量血压;有人路过诊所,看到 “朱医生” 年轻,还会小声议论 “这是邝老的保姆吧,怎么敢看病”。 邝安堃看在眼里,每天清晨带着朱菊仙在小区义诊,免费给老人测血糖、讲健康知识,自己则坐在旁边,把患者情况详细讲给朱菊仙听:“这位老人有糖尿病,用药要注意剂量,你记下来。”   有位住在隔壁楼的张阿婆,至今记得第一次就诊的场景:“我当时咳嗽得厉害,邝老让小朱给我听诊,还在旁边教她怎么判断肺部杂音。小朱很认真,记了满满一页纸,后来我的病就是她看好的。” 慢慢地,靠着手把手的教学和耐心服务,诊所口碑越来越好,患者从小区居民扩展到周边上班族,甚至有人专门从外地赶来,只为找 “邝老教出来的朱医生” 看病。 这段日子里,邝安堃还把自己珍藏的医学书籍、诊疗记录全部交给朱菊仙,让她边学边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都是他几十年的临床经验。   1991 年深秋,邝安堃的身体愈发虚弱,他特意请来了律师和两位医院老同事,在家中立下遗嘱。 当时他坐在藤椅上,声音虽轻却很坚定:“我名下所有财产,包括房产、存款和医学著作版权,全部由朱菊仙继承。” 律师曾提醒他 “需考虑子女意见”,他却摇头:“我儿子们有自己的事业,不缺这些;小朱跟着我,不仅照顾我,还愿意学医术,这些东西交给她,能帮更多人,也能让我的医学经验传下去。” 在场的老同事后来回忆,邝安堃还特意拿出那本最厚的医学笔记,在扉页写下 “传于菊仙,望守医者仁心”,亲手交给朱菊仙。 1993 年遗产诉讼结束后,上海医疗界对这段婚姻的评价开始转变。 《中华医学杂志》曾刊登过一篇题为《医者的晚年选择》的文章,提到 “邝安堃先生将财产与医学经验传承给照顾自己、并愿意继承其医道的朱菊仙女士,体现了医者对‘仁心’的坚守,而非单纯的财产分配”。 不少当年反对这桩婚事的医生,后来也认可了朱菊仙的医术 —— 她不仅继承了邝安堃的诊疗风格,还在社区医疗中创新了 “慢性病跟踪管理” 模式,帮助数百位老人控制血糖、血压,成为徐汇区小有名气的社区医生。 随着时间推移,朱菊仙的诊所成了承载邝安堃医学精神的地方。 2000 年,她将邝安堃的部分医学笔记整理成册,免费发放给社区医生和医学院学生;2010 年,她在诊所设立 “邝安堃健康咨询日”,每月免费为居民提供内分泌疾病咨询;如今筹备的 “医学笔记展”,更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邝安堃的诊疗理念。 有位医学院学生参观筹备现场时说:“这些笔记里的病例分析,比课本更生动,能感受到邝老对患者的用心,也能看到朱医生传承这份用心的坚持。” 如今的朱菊仙,虽已近八十岁,仍坚持每天坐诊半天。 诊所里,邝安堃的黑白照片挂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是 “医者仁心” 的匾额,桌上放着当年邝安堃用过的听诊器。 她没再结婚,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诊所和医学传承上,资助的贫困学生中,已有 3 人成为社区医生,回来向她请教时,她总会拿出那本扉页有题字的笔记:“你们要记住,当医生最重要的是用心,这是邝老教我的,也是我要教你们的。” 而邝家兄弟,这些年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2018 年,大儿子邝宇宏从加拿大回国,曾悄悄来过诊所门口,看到展窗里父亲的笔记,驻足了很久,虽没进去,却托亲戚转来了一本父亲早年在法国留学时的照片集。 二儿子在退休后,也通过社区医生表达过 “希望能看看父亲的医学笔记” 的意愿。 朱菊仙说:“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来诊所,这些都是邝老的东西,也是他们父亲的念想。” 朱菊仙用四十余年的坚守证明,她继承的不仅是邝安堃的财产,更是他作为医者的初心;而邝安堃当年的选择,也超越了简单的情感与利益,成为一段关于信任、传承与仁心的特殊记忆。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不顾家人反对与保姆结婚 老翁遗产赠少妻引纷争)

0 阅读:0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