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脸吗?2023年美媒突然公开放话,昭告全球:“如果中国不偿还100年前的债务

叁号知识局 2025-09-26 15:08:46

还要脸吗?2023年美媒突然公开放话,昭告全球:“如果中国不偿还100年前的债务,美国也将不承认欠中国的钱。”言外之美媒突然公开放话意,就是想赖账!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国会山报》分别在2019年、2023年4月7日、2025年4月三次公开要求中国偿还清朝1911年“湖广铁路债券”本息,并威胁以此抵消所持美债。   美国媒体最近抛出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说法:如果中国不偿还一百多年前的旧债,美国也将不再承认欠中国的钱。   乍一听,好像是个严肃的金融逻辑,仔细一想,却更像是临时编出来的赖账理由。   这种把历史的灰尘硬生生拍到今天桌面上的做法,不仅显得荒唐,更透着一股焦虑。   毕竟当下美国正被高企的债务压得透不过气,这种“旧账新说”大概率就是遮羞布。   所谓的“百年债务”,其实翻出来也无非两件事。   清朝末年,铁路建设缺钱,清政府在1911年通过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发行了“湖广铁路债券”,数额大约六百万英镑。   当时计划四十年内还清,但清朝没撑到那个时候就改朝换代了。   紧接着,1913年北洋政府又向多国银行借了二千五百万英镑,被称为“善后大借款”,用来填补前朝留下的烂摊子。   问题在于,这些债务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国际社会默契地搁置,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宣布不承认任何不平等条约,也不背历史包袱。   1979年中美建交时,美方也承诺不再提这些旧账。   所以,现在再把这些陈年旧事端出来,不仅不合逻辑,也与当年的外交共识相悖。   美国为什么要在这个节骨眼上翻旧账?   答案很简单:债务山大,如今美国的债务总额已经突破三十六万亿美元,光是利息一年就要吞掉一万六千亿美元。   换句话说,美国财政像个不停吞钱的无底洞。   过去,大家抢着买美债,因为美元信用被视作“天下第一”,可十几年过去,形势反转,日本在减持,沙特在尝试用人民币结算石油,各国央行更是悄悄把黄金运回自家仓库。   对中国来说,手里还拿着八千多亿美元美债,自然对美国的态度格外谨慎。   眼下,美国想靠拉中国“接盘”来缓解压力,可中国并不买账,于是美国媒体就抛出了所谓“百年旧债”的奇谈怪论。   这种逻辑未免太拗口:你欠我的新账,我要赖掉,可你一百多年前的旧账,却要翻出来算利息。   要真这么算,历史上谁没在谁手里借过点什么?   国际关系要是都按照这种思路来,那世界早就乱成一锅粥。   事实上,这种“翻旧账”的做法,恰恰折射出美国对自身债务困境的无力感。   信用摇摇欲坠,却还要找人背锅,结果是越这样操作,越让人看清美国金融霸权的虚弱底色。   面对这种说法,中国方面的回应简洁而有力:所谓百年债务毫无根据,是对历史的歪曲和对现实的无视。   中方一再强调,国际关系应该建立在事实和责任之上,而不是荒诞的逻辑游戏。   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现实的态度,对比之下,美国媒体的“创意说法”更像是自说自话。   放大视野来看,这场债务口水战其实是中美关系微妙性的一个缩影,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利益交织,既有合作空间,也有摩擦点。   当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一些美国人自然心生戒备。   于是从科技到贸易,从金融到外交,总能看到美国想方设法设限的身影。   这一次的“百年债务”,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表达这种焦虑罢了。   说到底债务不是闹剧,更不是历史话本,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问题。   美国若想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就必须端正态度,守住信用,而不是搞这种“甩锅式逻辑”。   赖账可能带来一时的轻松,却会让本就摇晃的信誉彻底坍塌。   更何况,在全球化的格局下,中美之间任何失衡都会牵动世界经济的神经。   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靠虚构的旧账来掩盖新账。   所以,与其让媒体在百年前的债券里翻来翻去,美国倒不如认真想一想:如何让自己的债务雪球不再继续膨胀?如何让美元重拾大家的信任?   越是打这种“历史算盘”,越是把自己的信用往水里扔!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6

猜你喜欢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