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F22击落热气球后,东大就不再韬光养晦了?2023年中美热气球事件,F22

霁雾阙任 2025-09-24 18:54:15

为什么F22击落热气球后,东大就不再韬光养晦了?2023年中美热气球事件,F22在2万米高空,击落中国热气球,而中国随后军备加速曝光,J16D,J35,六代机,及无人装备密集亮相。     2023年2月,一只中国民用气象飞艇因为西风带影响偏离了航线,意外飞进了美国领空。     按理说,这只是一次意外事件,中方第一时间核查情况,并告诉美方:这只是民用飞艇,用于气象科研,没有威胁,希望双方冷静处理。     但美国却把这事炒成“间谍事件”,无视中方解释,由总统拜登下令动用武力,派F-22战机发射导弹把飞艇击落。     这只民用飞艇最高飞到4.8万米,远超F-22约2万米的实际升限,美军一开始根本够不到。     直到飞艇被气流吹下来降到1.8万米左右,F-22才勉强够到,而且还疑似发射多枚导弹才击中。     F-22一小时飞行成本就6万美元,一枚导弹几十万,动用这些高成本武器对付低成本民用设备,显然是大材小用。     对比2019年中国用歼-10C精准击落外国侦察气球,美国的慌乱和过度反应差距明显。     气球事件后密集亮相的军备,并不是临时赶工的产物,而是多年的技术积累。     有人说这是放弃“韬光养晦”,其实误解了策略本意。     韬光养晦从来不是示弱,而是低调发展积累力量。     以前实力还弱,需要默默攒底子。     现在美国把我们当主要竞争对手,就算不公开亮相,也一直在打压遏制。     气球事件就是例子:明明是民用设备,却被当作安全威胁,还动用武力,这让我们意识到,藏着不如亮出来。     亮出的装备本质上是防御性的,歼-16D守护领空,歼-35保卫海疆,无人装备完善防御体系。     我们只是用透明方式告诉外界:中国能保护自己。     亮出底牌的效果很快显现。     之后美国侦察机在中国周边活动明显收敛,因为他们清楚,再像以前那样擦边侦察,会面对对等回应。     中方也明确表示,保留用必要手段处理类似情况的权利,这就是实力带来的话语权。     回头看,这只误入美国领空的飞艇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的焦虑,也照出了中国的发展底气。     那些密集亮相的军备,不是炫耀武力,而是几十年技术和实力的积累。     所谓“不再韬光养晦”,只是懂得了国际规则后的现实选择,与其让对方胡乱猜测,不如明确实力和底线。     中国不想跟谁比拳头,但也不会在挑衅面前退缩。     气球事件虽已过去,但它留给我们的启示很清楚:真正的安全,靠的永远是实力说话。      信源:直新闻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