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美元会费没人缴,被逼急的联合国,换了种方式催特朗普掏钱 第80届联合国大会,原本是各路大咖齐聚一堂、讨论全球大事的场子,却被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出场抢了风头。 只不过,这回主角光环不怎么耀眼。刚进会场,特朗普夫妇就被扶梯卡了个正着,紧接着演讲时提词器还掉了链子,场面一度让人忍俊不禁。 有人调侃,联合国这回是玩真的,公开“催债”都带点幽默的狠劲。难道说,30亿美元会费真能让联合国玩出新花样? 这些看似巧合的小插曲,到底是“真失误”还是“暗中敲打”?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关于权力、规则和责任的大戏。 先说那场扶梯“定格”大戏。镜头对准特朗普和夫人,无奈地站在停下的扶梯上,表情略显尴尬。没几分钟,全球媒体的头条都成了“特朗普被联合国卡电梯”。 紧接着,演讲现场又出状况,提词器突然罢工,特朗普只好临场发挥,话语前后不搭,语气一度词不达意。 英国《泰晤士报》早前就报道过联合国内部的一句玩笑话,说“要不我们干脆关了电梯和扶梯,等美国补齐会费再开”。这回还真让人怀疑,联合国是不是把段子玩成了现实。 当然,联合国官方很快出来解释,说扶梯和提词器出问题都是白宫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可这说法不少人压根不信,外界更愿意把这些插曲当成联合国独特的“提醒”。 毕竟,美国欠的会费已经超过30亿美元,这不是小钱,连联合国日常开销都快成问题。古特雷斯秘书长过去就直言,资金短缺让联合国“连工资都难发”,更别提维和行动和各类项目。 关电梯的玩笑,其实就是现实的写照:没钱,连灯都开不起,联合国被拖得快转不动了。说到底,这场闹剧背后,是联合国对美国拖欠的不满和无奈,也是国际组织在强权面前的无声抗议。 再看美国的“小算盘”。30亿美元欠款怎么来的?一部分是2024年度的常规预算没交,另一部分是2025年该交的8.2亿美元,还有一大块是维和费用。 账单数字年年涨,但美国的动作却越来越慢。美国一年八千多亿美元的军费,拿出一个航母的维护费都比这多。可会费这点钱,偏偏就是拖着不交。 美国这不是没钱,纯粹是不想给。这种“赖账”,其实是老传统。美国过去常用扣会费当筹码,只要联合国有哪项决议让白宫不高兴,钱立马就卡住。 特朗普更是把“美国优先”玩得明明白白。公开场合他不止一次吐槽联合国是“闲人俱乐部”,说美国出钱最多却“吃亏”,把自己装成精打细算的“老板”,美国媒体也一度将其塑造成“不被国际组织薅羊毛”的硬汉。 细究下来,美国这样的操作其实也有国内政治考量。 总统和国会博弈,谁都不想背“送钱出国”的锅,特朗普更是要向支持者展示“自己会算账”的形象。这种算计让联合国变成了“提款机”,想用就用,不想给钱就当没看见。 回到那场57分钟的演讲。特朗普上台,表面上是来谈全球合作,实际上满嘴都是抱怨和自夸。他说美国正处在“黄金时代”,可美国农业出口因为贸易战一落千丈,国内社会矛盾也没见缓和。 对着全世界吹嘘自家经济,底下不少代表都在翻白眼。 更有意思的是,他还说中国“不用风电”,结果CNN等美媒立马打脸: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全球第一,增速也是顶尖。特朗普这番“睁眼说瞎话”,在场的人都听出味儿来了。 气候议题上,特朗普承诺要提供114亿美元气候资金,结果到位的少得可怜。嘴上说得热闹,手上却捂紧钱包。 这种“双标”操作全球都看在眼里。其实,这场演讲和欠费事件一起,把美国的真实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美国想掌控联合国,却又不愿意为全球治理买单。想当老大,却不愿负责。这种霸权思维早已跟不上多极化的世界潮流。 连国际媒体都说,美国的信誉和影响力正在消耗殆尽。巴以、乌克兰、气候大会,每一场危机美国都想当主角,但“喊口号”容易,“真出钱”却迟迟不见动作。联合国的“催债”小品,反倒让美国“纸老虎”的本色暴露得更彻底。 说到底,这场闹剧远不止是三十亿美元的账单。它反映的是全球治理机制的困境,是大国责任和权力的重新分配。 美国的拖欠,无论怎么包装,都是对国际规则的消解。今天的世界,早就不是一个国家说了算。气候变化、疫情、地区冲突,没有谁能独善其身。联合国需要的是资金和支持,不是口头承诺和推诿扯皮。 电梯事件只是个小插曲,但它精准点出了联合国的无奈和美国的尴尬。美国想靠拖账掌控格局,最后只会让自己孤立,被越来越多国家看穿底牌。 会费不是恩赐,是规则;责任不是口号,是行动。美国如果还想当“世界领袖”,恐怕得先把这三十亿的欠单补齐。 不然,世界只会记住那个被电梯卡住、提词器失灵,却迟迟不肯掏钱的“超级大国”。 参考资料:没有人比我更懂预测!特朗普联大演讲时又吹上了:那顶“特朗普说什么都对”的帽子,说得很对 2025-09-24 09:51·观察者网
30亿美元会费没人缴,被逼急的联合国,换了种方式催特朗普掏钱 第80届联合国大
飞天史说
2025-09-24 15:40:59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