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了?加拿大外长将访华,想劝中方收回成命,撤回关税反制 开门见山,这回加拿大真是扛不住了。 9月23日,彭博社放出消息,加拿大外长阿南德即将访华,嘴上说是来谈合作,实际上最核心的诉求,就是想让中国把对加拿大油菜籽等农产品的高额关税给撤了。 要知道,去年加拿大还在对中国电动汽车和钢铝产品征收重税,这才一年过去,风向就变了。 加拿大这次是“回头找场子”,到底是啥让他们主动服软?这趟访华能不能真让僵局解冻?这里头的门道,远比表面看到的热闹。 时间往回倒回2024年10月,加拿大当时跟着美国的节奏,喊着要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0%的惩罚性关税,对钢铝也上了25%的税。 这一出,直接把中加贸易关系推向了冷风口。加拿大这么做,表面上看是要保护自家产业,实则是紧跟美国,生怕掉队。 美国搞“印太战略”、推贸易壁垒,一嗓子下去,盟友们你争我赶。加拿大这回也想在北美小圈子里刷个存在感,毕竟国内经济压力大,汽车销量连年下滑,政府想用关税来“护犊子”。 但算盘打得再响,终归还是没看清中国的反制决心。中国不是第一次遇到贸易摩擦,讲规矩、讲反制,从来不手软。这次加拿大主动挑事,直接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 中国的回击来得又快又准。2025年3月开始,中方启动反歧视调查,8月12日商务部正式裁定加拿大油菜籽存在倾销问题,依据WTO规则,直接上了75.8%的保证金。 这里可不是拍脑袋的“以牙还牙”,而是有板有眼,证据齐全。中国商务部的公告里把调查过程、结论都写得明明白白。 加拿大油菜籽本来就是对中国出口的“顶流”,一年三十多亿美元的市场,说没就没,农民和企业一夜之间断了生计。 加拿大西部的农场主们损失惨重,抗议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工厂也开始裁员停产。说到底,这才是真正让加拿大“扛不住”的原因,政府顶不住地方压力,才会急吼吼地派外长上门求和。 其实中国选油菜籽下手,真是精准打击。油菜籽是加拿大出口的“压舱石”,一旦被中国卡住,直接影响农民的钱袋子。 相比之下,中国可选择的进口来源多了去了,俄罗斯、澳洲、中亚哪家不比加拿大香?打得加拿大措手不及,也让他们明白,单边主义玩多了,迟早得自己买单。 很多加拿大媒体自己就说,这一波关税让本国农业损失惨重,政府的政治压力也随之水涨船高。小算盘打得再精,碰到中国这种大市场,也只能当“教训”收场。 这回阿南德访华,筹码真心不多。加拿大一直是美国的“小跟班”,经贸、外交都得看美国脸色。去年加税,说白了也是美国带头,加拿大跟着喊口号。 结果美国可没因此给加拿大什么好处,反倒对加农产品设了更多壁垒。加拿大这番“陪跑”,典型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现在想改口,真要取消对华关税,还怕惹恼美国,影响《美墨加协定》里头的利益分配,左右为难。加拿大自己清楚,能拿出来谈的东西有限。 哪怕说能源合作,中国进口天然气、石油早就多元,俄罗斯、中东、中亚都能选,根本不差加拿大这一口气。 至于气候合作、环保议题,本来就不是谈关税的决定性砝码,顶多算个加分项,真要换关税撤回,分量还是不够。 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想谈可以,先把歧视性关税撤了再说。这不是中国“摆谱”,而是国际贸易的基本规矩。 中国外长王毅早就讲明白,“原因很清楚”,只要加拿大展现诚意,拿出实际行动,反制措施就不是永远的。 中国驻加大使也反复强调,解决问题得看行动不是嘴皮子。加拿大现在谈判桌上没什么硬货,想靠姿态就让中方松口,难度很大。 外交场上讲究的是平等、互利,不是单边施压。中国既不会无原则让步,也不会搞无休止对抗,讲理、讲规则,一直是底线。 阿南德这次访华,的确是缓和双边关系的一个窗口,但打破僵局的关键,还是看加拿大敢不敢做出真正的转变。 要么继续跟着美国玩短视政治,顶着国内农民的怒火,把僵局再拖下去;要么放下包袱,切实以国家利益为重,拿出让中国信服的诚意,给谈判创造基础。 国际贸易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理,最终拼的是规则、实力和智慧。中国的立场一直很清楚,合作共赢是正道。加拿大若真想走出困境,光靠嘴上说说不管用,得用行动说话,才能真正翻篇。 如果这次访华只是来做做样子、讲讲姿态,中加贸易的疙瘩还会继续卡在那里。世界格局变了,谁都不是谁的“提款机”。 只有愿意坐下来好好谈,尊重彼此利益,才有可能让这场风波过去。否则,加拿大的扛不住还会继续下去,中加之间的关系,也只能在反思和调整中前行。 参考资料:加拿大官员:更多部长要访华 2025-09-20 14:49·观察者网
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因为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那美国布下的陷阱
【1评论】【19点赞】
平凡
滚远点!
用户95xxx52
不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