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刚承认“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转身就向英国开出两万亿英镑的天价赔偿单。果然啊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24 12:52:39

英国刚承认“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转身就向英国开出两万亿英镑的天价赔偿单。果然啊,有些人看似可怜,却永远不值得你对他好!   在获得英国正式承认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立即依据国际法,就英国1917年至1948年委任统治时期的相关问题,向英方提出索赔要求,金额估值高达两万亿英镑。这波操作算是把"现世报"演得淋漓尽致。   1917年那纸《贝尔福宣言》堪称埋下祸根的关键,英国一边承诺"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一边又对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权益含糊其辞,这种左右逢源的操作直接导致了后来数十年的动荡。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宣言发表前巴勒斯坦的犹太居民不过5万人,到1939年就飙升到44.5万,大量移民的涌入可不是和平迁徙,而是伴随着系统性的土地掠夺和原住民驱逐,当时英国殖民当局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支持犹太社团的扩张行动。   这种政策倾斜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暴力冲突不断升级,1929年和1936年爆发的两次大规模流血事件中,超过10万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园,许多村庄被焚毁或占领,而英国军队在冲突中往往站在犹太武装一边。   更要命的是经济层面的系统性剥削,英国殖民政府垄断了巴勒斯坦的铁路、港口等关键基础设施,控制着水资源分配权,导致当地农业产值在委任统治期间暴跌40%,传统手工业几乎消亡。   当时巴勒斯坦出口的柑橘必须通过英国公司渠道销售,利润被层层盘剥,这种经济结构直到今天还影响着巴勒斯坦的发展。   对比海地的案例就更有意思了,当年海地独立后被法国强征的"独立赔款"让这个国家背上百年债务,而英国在巴勒斯坦的所作所为,从性质上看与法国的殖民掠夺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手法更隐蔽些。   现在巴勒斯坦提出的两万亿英镑索赔,乍听像是天文数字,但放在殖民赔偿的坐标系里并不算离谱。   牙买加要求英国赔偿106亿美元,布隆迪向德国和比利时索赔430亿美元,加勒比共同体更是联合提出500亿美元的集体诉求,而西印度群岛大学的《布拉特尔报告》直接算出英国对加勒比殖民剥削的赔偿额高达18.8万亿英镑。   巴勒斯坦的索赔金额之所以如此庞大,还包含了70多年冲突的延续性损失,毕竟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导致的70万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根源正是英国委任统治时期埋下的民族矛盾。   更值得玩味的是英国在殖民赔偿问题上的一贯态度,去年非洲联盟和加共体联合召开的"全球赔偿峰会"上,英国代表虽然出席却拒绝承认赔偿义务,首相苏纳克甚至公开表示"不会为历史错误道歉"。   荷兰国王虽然就奴隶贸易道歉,却只愿设立教育基金不愿直接赔偿;德国对纳米比亚的种族屠杀也只肯给"特别援助",绝口不提"赔偿"二字,这种避重就轻的套路如今轮到巴勒斯坦来打破了。   巴勒斯坦这步棋其实踩在了全球南方索赔运动的节点上,从非洲联盟到加勒比国家,越来越多前殖民地开始用法律武器追索历史正义。   英国大概没料到,自己这次"顺应潮流"承认巴勒斯坦国,会被对方抓住机会翻旧账。   要知道国际法里确实有殖民赔偿的相关原则,2001年《德班宣言》就明确将奴隶制和殖民主义定性为危害人类罪,这为巴勒斯坦的索赔提供了法理基础。   不过英国政府现在肯定头疼不已,一方面想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道德模范,另一方面又舍不得掏出真金白银,这种矛盾处境倒是和当年委任统治时期的骑墙作风如出一辙。   毕竟两万亿英镑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英国两年多的国防预算,真要赔了恐怕国内经济都得抖三抖。   但话说回来,当初殖民掠夺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今天的后果?巴勒斯坦人拿着历史账本找上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用英国自己标榜的"法治精神"反制,这种滋味想必不好受。

0 阅读:0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