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友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中国的003航母福建舰都已经弹射舰载五代隐身的歼-35战斗机了,但是福特号服役8年了,竟然还不能弹射F-35C,至于原因嘛,美国海军洋洋洒洒列了好几条,就是试图让人们相信:不是我不行,是因为当初没想起来设计,现在改也来不及了! 当新华社那则8分52秒的视频在油管上火起来时,美国网友算是集体见识了什么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中国福建舰在视频里稳稳当当完成了歼-35、KJ-600和歼-15T三款舰载机的弹射与回收,从隐身战机到预警机再到重型战斗机,几乎涵盖了航母所需的所有固定翼作战机型,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完全做好了服役准备。 可转头看看自家2017年就服役的福特号,这艘花了130多亿美元的"最烧钱航母",愣是在八年时间里没让F-35C舰载机正经弹射出一次。 美国海军给出的解释倒是写得跟小作文似的,核心意思就一个:不是技术不行,是当初设计时没考虑到现在的情况,这会儿想改也晚了。 要说福特号的电磁弹射系统,当初宣传时可是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平均4166次弹射才会出一次故障,结果真到海试时就现了原形。 五角大楼作战测试评估办公室2024年的报告里明明白白写着,这玩意儿实际平均181次弹射就会趴窝,故障率是理论值的23倍,2020年甚至两次因为故障导致整个弹射系统停用了3天,活生生把航母变成了"海上停机坪"。 去年6月更离谱,一次舰载机飞行任务前电磁弹射系统突然罢工,查来查去连根本原因都没找到,最后还是舰上人员和通用原子能公司的专家凑活着想了个替代办法,才让飞机在5天后复飞。 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表现,别说弹射娇贵的F-35C了,就连老款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有时候都得看它脸色。 更麻烦的是福特号和F-35C从娘胎里带来的"八字不合"。福特级航母的设计方案早在F-35C定型前就定下来了,相当于先盖好了房子才想起要配什么家具,结果发现门太小家具进不去。 先是弹射系统的功率不匹配,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器压根满足不了F-35C的起飞需求,得做大手术调整;然后是偏流板,F-35C发动机的热量比预期高得多,现有的偏流板根本扛不住,必须重新加固;最头疼的还有软件兼容性问题,F-35C需要航母提供更高带宽的加密数据传输和特殊安全空间,可福特号的老系统压根跟不上趟。 之前为了让"卡尔·文森"号能搭载F-35C,光改造就花了3400万美元,福特号的问题比它复杂得多,改造费用更是个天文数字,美国海军光是想想就头疼。 反观中国福建舰采用的中压直流电磁弹射技术,走的是和福特号中压交流完全不同的路线,不仅重量轻、占用舱容小,而且调节弹射力的灵活性更高,既能弹歼-35这样的中型隐身战机,也能弹KJ-600这种预警机,甚至未来可能出现的轻型无人机也不在话下。 专家早就分析过,电磁弹射的优势就在于数字化管理和监测,维修保养比蒸汽弹射简便得多,这也是福建舰能快速完成多种机型测试的关键原因。 而福特号的中压交流系统,就像用惯了老款操作系统的电脑,突然要装最新的软件,硬件兼容性和稳定性问题一堆,还得不断打补丁,可越补漏洞越多。 更有意思的是,福特号从服役起就麻烦不断,2019年还出过一次严重的轮机故障,不得不提前返回港口,光修理主推力轴承就花了3000万美元,加上零件和人工费用,前前后后又追加了5000多万美元。 本来想靠电磁弹射技术拉开和其他国家的差距,结果反倒成了拖累,服役八年连最关键的F-35C都用不了,只能继续靠F/A-18撑场面。 美国海军嘴上说着"改也来不及",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真要彻底改造,不仅要花掉一大笔钱,还得让航母长时间停港,这对于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航母部署计划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所以与其说是"没想起来设计",不如说是当初贪大求全又没考虑周全,如今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眼睁睁看着中国航母在电磁弹射领域后来居上。
中天专家:原来以为电磁弹射很难,因为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测试3年5个月。而福特级的
【6评论】【10点赞】
西部游侠
我在想F/A18与歼35这个绝对代差美国海军是否能用意志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