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年,蜀汉名将魏延含冤被杀,消息传到魏国,司马懿哈哈大笑,对众将道:“诸葛亮聪明一世却识人不明,如此勇猛大将竟被害死,我看蜀国气运已尽了!”说罢下令摆酒设宴,与众人彻夜痛饮——这一晚,他睡得格外踏实。 蜀汉名将魏延在南谷口被斩杀的消息,快马加鞭传到魏国军营。 司马懿听完禀报后突然放声大笑,随后对麾下众将直言:“诸葛亮聪明一世,竟识不得身边最利的刀!” 这一夜,这位常年紧绷神经的魏国统帅,睡得格外安稳。 司马懿对魏延的忌惮,并非无中生有。 早年间,魏延提出的 “子午谷奇谋” 曾让他心有余悸。 那计谋虽显冒险,却藏着破局的狠劲,若诸葛亮真给魏延一万精兵,让他奔袭子午谷、十日直取长安,魏国的根基恐怕会动摇。 司马懿深知,魏延是蜀汉军中少有的敢打硬仗、善出奇招的将领。 这样的对手活着一天,司马懿就不敢有半分松懈。 如今蜀汉自己杀了魏延,无异于亲手折断最锋利的刀,他怎能不欣喜? 可魏延的悲剧,早从刘备去世后就埋下了 魏延的刀,是刘备亲手喂饱的。 211年刘备入川,魏延带着五百乡勇撞开曹军斥候的防线,吼着“我要当先锋!” 刘备盯着他忽然笑:“好个猛士!” 当下封他牙门将军。 后来刘备称汉中王,满朝都猜汉中太守是张飞,刘备却拍着魏延的肩:“让他守汉中!” 魏延当场立军令状:“曹操率百万来,我挡;来十万,我吞!”满座皆惊,刘备却信他,这把刀,够利。 可诸葛亮掌权后,刀被收进了鞘。 诸葛亮嫌他“冒进如火”,把汉中太守的实权撸了,改任丞相司马。 名义上是丞相府属官,实则是没兵权的“闲棋”。 魏延气得直拍桌子:“我为蜀汉流了二十年血,如今成看大门的?” 可他没辙,诸葛亮说啥就是圣旨。 但刀藏不住锋芒。 阳溪之战,他率三千轻骑绕后砍断郭淮粮道,差点活捉这位曹魏名将。 木门之战,他躲在草丛里一箭射死张郃。 南围之战,他冲散司马懿中军,吓得司马懿从此闭营,只敢放冷箭。 诸葛亮也夸他“勇冠三军”,可夸完,还是把他调回成都管“后勤杂务”。 魏延不懂,为什么拼了命打仗,却总被晾在一边? 直到后来才明白,诸葛亮怕他。 怕他那股“老子天下第一”的狠劲,怕他掀了“稳扎稳打”的棋盘。 234年春,诸葛亮的身体熬不住了。 他躺在病榻上召蒋琬、费祎、杨仪布置退兵,轮到魏延时,闭了闭眼没说话。 诸葛亮死后,杨仪捧着遗命找魏延:“丞相让你断后,速撤!” 魏延愣了:“断后?我为蜀汉打了半辈子,现在要给别人殿后?” 他拍桌吼:“杨仪算什么东西?我才该领军!” 杨仪冷笑:“你有种去成都找后主!” 魏延真去了。 可刚到南谷口,就见杨仪的大军往回撤。 他瞬间炸了:“丞相刚走,你就丢盔弃甲?” 带着亲兵冲上去拦军。 两军对峙,各自上表称对方“谋反”。 后主刘禅问蒋琬:“怎么办?” 蒋琬搓着手:“魏延勇猛,但太躁;杨仪虽计较,却是丞相亲信。” 于是下旨:“魏延谋反,就地正法。” 马岱的刀砍进魏延脖颈时,他还在骂:“我魏延对蜀汉忠心耿耿,你们这群小人!” 头颅落地,三族被抄,连年幼儿子都没放过。 消息传到魏国,司马懿正读诸葛亮的《出师表》。 他忽然笑出声:“诸葛亮算尽天时,却没算透人心。” 夏侯霸啃着羊骨头含糊问:“魏延那么厉害,诸葛亮咋不用?” 司马懿放下酒爵:“不是不用,是不敢。他怕魏延的刀,砍向自己人。” 司马懿比谁都清楚,魏延的死意味着什么。 那是砍了二十年曹军的刀,是能冲散他中军的猛将,是蜀汉最后一点“北伐能成”的希望。 现在刀断了,蜀汉的脊梁,也跟着断了。 “蜀之亡,非亡于魏,亡于无人可用。” 司马懿对着高月轻声说。 满帐将官愣住,他却转身倒酒:“诸葛亮没做到的,我们替他做了。” 魏延死后,姜维接过北伐担子。 可他再也没了那把“疯刀“。 廖化七十岁还得扛刀上阵,张翼的手抖得握不住剑,文臣们天天喊“偏安”。 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望着汉中残垣,忽然哭了:“丞相,你要是听了魏延的子午谷。“ 话没说完,被将领拉走:“该撤了。” 司马懿的笑,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蜀汉灭亡的暗门。 最可怕的敌人从不是帐外甲士,而是帐内离心。 最锋利的刀从不是敌人剑,是自己人砍向自己人的刀。 五丈原的风,吹走了诸葛亮的命灯,也吹断了蜀汉最后一根硬骨头。 魏延的血,染红的不是曹军的旗,是蜀汉的江山。 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可以记住,一把刀的锋芒,从不是用来砍自己人的。 若连内部的刀都握不住,又怎么能砍向敌人? 即便有再远大的理想,最终也只能走向末路。 主要信源:(京报网——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以貌取人真是古代用人的一条硬指标?)
234年,蜀汉名将魏延含冤被杀,消息传到魏国,司马懿哈哈大笑,对众将道:“诸葛亮
炎左吖吖
2025-09-24 12:52:3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