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8年,严嵩将同乡夏言送进诏狱,看着夏言被斩首,严嵩长舒一口气,心想朝廷再无人敢与自己对抗。可老实人夏言临死前阴了严嵩一把,他向嘉靖推荐了一位门生,严嵩在这个人手里吃尽苦头,最后竟搞得家破人亡。 夏言他爹夏鼎是个军户,按规矩得世世代代为兵。 可夏鼎不信命,抓着儿子背书:"咱夏家要脱军籍,得靠读书!" 就这么着,夏言36岁那年终于中了进士,成了家族几百年来第一个戴乌纱帽的。 进了官场,夏言当谏官时,弹劾贪官王琼,骂得宦官赵灵当众下不来台。 见皇庄侵占百姓田地,他撸起袖把管事的太监骂得抱头鼠窜。 嘉靖帝登基后,大礼议之争闹得朝局动荡,别的文官都装哑巴,夏言偏站出来替皇帝说话。 不是拍马屁,是他真觉得"继统"比"继嗣"合规矩。 就这么着,他从兵科给事中一路蹿到礼部尚书,54岁那年成了内阁首辅。 那时候的夏言,是嘉靖帝的"左膀右臂"。 谁能想到,把夏言拉下马的,竟是当年对他毕恭毕敬的"小老乡"严嵩。 严嵩比夏言小两岁,早年也是个穷书生。 他中进士比夏言晚十年,刚入仕时在翰林院当编修,见着夏言得恭恭敬敬喊"前辈"。 可这人最会装孙子。 夏言爱喝浓茶,他就让人每天送新采的碧螺春。 夏言批公文到半夜,他就蹲在值房外等着,说要给阁老磨墨。 这副"小绵羊"模样,把夏言哄得团团转。 他哪里知道,严嵩可不是个规矩人。 夏言当首辅后,脾气渐长,说话越来越冲。 有回讨论河套战事,夏言拍着桌子说"必须打",严嵩缩着脖子应"是是是",转头就给嘉靖递了折子,说"夏首辅急功近利,恐劳民伤财"。 夏言要整顿吏治,严嵩就把自家亲戚塞到各个衙门当差,夏言要查账,他就把账本烧得只剩半本,反正严阁老"不懂算术"。 最狠的是1546年。 曾铣总督提出收复河套,夏言觉得这是扬国威的好机会,拉着严嵩一起劝嘉靖。 严嵩嘴上抹蜜:"曾帅这主意妙啊!" 转头就勾结锦衣卫陆炳,说夏言"收了曾铣的贿赂,想靠军功捞官"。 嘉靖帝本就多疑,听陆炳说得有鼻子有眼,当场就变了脸:"夏言这是要学王莽?" 1548年三月初,陆炳带着锦衣卫冲进夏府,把夏言捆了。 老头儿瞪着眼骂:"严嵩!你个老匹夫!" 可严嵩早躲在家里偷乐。 因为他让人在嘉靖耳边吹风,说夏言"私通边将,意图谋反"。 嘉靖帝气得朱笔一挥:"着即处斩!" 行刑那天,西市口围满了人。 夏言被按在囚车上,看着围观的人群里,有他当年提拔的书生,有被他救过的百姓,还有他亲手教出来的小宦官。 他突然笑了,冲人群喊:"我夏言这辈子,对得起大明,对得起嘉靖!" 刽子手手起刀落,夏言悲愤的离开了。 可谁能想到,这个刚硬了一辈子的文人,临死前还留了张牌。 他在狱里给嘉靖写了封密信,说:"臣死不足惜,只盼陛下留心严嵩。此人面善心狠,若不早除,必成大患。" 信里还荐了个人,徐阶。 徐阶是夏言的门生,当年夏言当主考官时,见他文章写得漂亮,硬把他从地方提拔到翰林院。 徐阶这人,和夏言像极了块硬币的两面。 夏言是火,徐阶是水。 严嵩掌权后,徐阶天天去严府请安,逢年过节都要送礼。 严世蕃仗着老子的势横行霸道,徐阶见了就低头哈腰,说"小阁老说的是"。 严嵩打心眼里瞧不上这个"软蛋",觉得他"没棱角,成不了气候"。 夏言死后,严嵩当了二十年首辅,权倾朝野。 可他忘了,徐阶这根"软针",早扎进了严家的根基里。 徐阶表面上对严嵩唯命是从,暗地里却结交言官、安插眼线。 他让儿子徐璠在翰林院当差,专门收集严嵩父子的罪证。 他派门生到地方当巡抚,盯着严家亲信的贪赃枉法。 连严世蕃最宠爱的小妾,都是徐阶安插的眼线。 1562年,机会来了。 严世蕃仗着老子的势,竟在京城盖了座"丞相府"。 徐阶瞅准这个由头,联合御史邹应龙上了道折子,把严世蕃的罪状列了满满三页。 嘉靖帝本来就对严家腻味了,当场下命令:"严世蕃这逆子!" 严嵩慌了神,想找徐阶帮忙,可徐阶早把官印往家一扔,称病不出。 锦衣卫冲进严府那天,严世蕃还在酒桌上骂:"徐阶算什么东西?老子当年,."话没说完,枷锁就套上了脖子。 严嵩被抄家时,从地窖里搜出黄金十万两、白银三百万两。 老头儿抱着个破棉被蹲在墙角,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我严家三代为官,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啊!" 严嵩死后,徐阶成了首辅。 他没急着报复严家,反而上疏说:"严氏罪大恶极,该依法处置,但念其早年也为朝廷出过力,家产就别全抄了,留些给家人吃饭吧。" 嘉靖帝准了。 历史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总爱开玩笑。 严嵩以为杀了夏言就能稳坐首辅,结果被夏言生前埋下的"棋子"反杀。 就像杭州的老人们常说的:"这世道啊,你以为踩死的是个蚂蚁,说不定是个装死的刺猬。"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严嵩与明代的权力斗争)
1548年,严嵩将同乡夏言送进诏狱,看着夏言被斩首,严嵩长舒一口气,心想朝廷再无
炎左吖吖
2025-09-24 09:48:40
0
阅读: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