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广东四会市某珠宝商家在直播间销售一件标价268万元的翡翠吊坠时,因新入职助理操作失误,将价格少看一个零,以26.8万元的低价售出。买家周某系该商家熟客,当晚在直播间完成支付后,商家次日发现价格错误,但未立即联系买家说明情况,仅在4月2日通过直播间公开道歉,并寄送价值数万元的檀香摆件试图和解,遭买家拒收。 事件核心争议在于买家周某主张的损失合理性。周某称该翡翠原为转卖标的,已于4月1日与第三方陆某签订《买卖协议》,约定以130万元价格转售,并收取定金50万元。因商家拒不发货,周某被陆某起诉违约,最终退还定金、利息及赔偿共计159万余元。基于此,周某于2024年10月向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商家赔偿包括定金损失26万元、利息2.85万元、律师费1.2万元及预期利益损失103.2万元在内的总计152.25万元。 法院审理聚焦两大关键点:其一,商家是否存在“重大误解”。法院认定,商家在订单生成后三日内即提出价格错误主张,且涉案翡翠市场价与合同价差额达十倍,符合《民法典》第147条规定的重大误解情形,支持撤销网络购物合同。其二,损失赔偿范围。法院核定周某实际损失为定金26万元、利息2.85万元、律师费1.2万元及因违约导致的预期利益损失19万元,合计49.05万元。对于周某主张的103.2万元预期利益损失,法院认为超出商家订立合同时可预见范围,不予支持。最终判决商家赔偿49.05万元及相应利息。 商家对判决存疑,主要针对周某与陆某的转卖合同真实性。商家指出,该合同签订于4月1日,但约定陆某于5月1日支付定金,时间逻辑存在矛盾,怀疑系事后补签。尽管商家提起上诉,但因无法提供直接证据推翻合同效力,一审判决维持。涉案翡翠原货主已在诉讼期间将货物转售,导致无法进行价值鉴定。 此案暴露直播电商行业多重风险:价格审核机制缺失、高价商品交易流程不规范、合同证据留存意识薄弱。据福建省宝玉石协会统计,2024年直播电商珠宝类纠纷中,37%涉及价格标注错误,平均单案损失达28万元。行业专家建议,商家应建立“双人复核价格”“合同电子存证”“大额交易预留24小时冷静期”等风控措施,以规避类似法律风险。 来源:经浪新闻
2023年3月31日,广东四会市某珠宝商家在直播间销售一件标价268万元的翡翠吊
窗边守望晨曦
2025-09-23 14:26:02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