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背篓老人等公交被拒载,2025年9月17日9时3分,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开明宾馆附近公交站发生一起公交车拒载。一名拄拐杖、背装满红薯背篓的七旬老人,在116路公交车进站时未能及时上车,驾驶员未等待老人完成上车动作便关闭车门驶离。现场监控显示,老人从超市门口长凳起身时,背篓带子尚未完全固定,车辆已启动。穿红衣的市民追车呼喊“等一下”,但未获回应。 目击者提供的视频显示,老人背篓内装有约30公斤山货,原计划乘早班车至镇集市售卖。因错过该趟车,最终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将红薯转售给附近早餐摊主。从事发到车辆驶离的18秒内,老人仅完成起身、扶正背篓两个动作,而正常乘客完成同等流程需约25秒。 事件经网络传播后引发广泛关注。网友指出,同线路另一名驾驶员曾在两个月前为等取菜老人延迟发车40秒,形成鲜明对比。部分评论援引《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第二十三条,该条款明确要求驾驶员“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乘客提供必要帮助”。 万盛经开区交通运输局于9月22日通报调查结果:经调取车载监控、询问目击者及涉事司机,确认拒载行为属实。依据条例第五十八条,对驾驶员处以2000元罚款,并责令公交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同时,交通局对企业开展专项约谈,要求7日内完成全员服务规范培训,重点强化应急处置、特殊乘客服务及职业道德课程。 涉事公交公司公开的服务记录显示,该驾驶员近三个月内存在3次“未规范停靠站台”记录。企业负责人承认,此前培训侧重于准点率考核,对服务细节规范存在疏漏。目前,公司已修订考核制度,将乘客满意度纳入绩效体系,占比从15%提升至30%。 此次事件引发行业反思。交通运输部2024年发布的《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要求,驾驶员应“观察乘客动态,对行动不便者给予足够时间”。重庆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指出,公共交通作为城市文明窗口,需平衡运营效率与人文关怀,建议推广“延迟发车30秒”等柔性管理措施。 万盛经开区交通局表示,将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重点检查驾驶员服务规范执行情况,并设立24小时监督热线。此次处理结果被纳入重庆市公共交通行业信用评价体系,涉事企业年度服务质量考核扣减10分。 来源:极目新闻
重庆一背篓老人等公交被拒载,2025年9月17日9时3分,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关坝镇
窗边守望晨曦
2025-09-22 15:26:16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