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航母电磁弹射成功!我们最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中国的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院士! 2022年6月17日,福建舰缓缓滑出船坞,在它宽阔甲板上被遮盖的几条神秘轨道上,藏着中国海军的未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更新,更是一场压上全部的战略豪赌。 这场豪赌的成功,离不开马伟明,他的故事,就是解开这个奇迹密码的钥匙。 航母弹射器,是航母技术皇冠上的明珠,难啃得很,就连玩了一辈子航母的美国人,在他们最新的福特级上搞电磁弹射,也是麻烦不断,小毛病一大堆,可想而知这水有多深。 中国作出的选择让我们直接跳过了相对成熟的蒸汽弹射,一步跨到了电磁弹射的赛道上,在当时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西方媒体的冷嘲热讽扑面而来,美国人甚至断言,给中国一百年也搞不定。 面对这种铺天盖地的质疑,马伟明和他的团队硬是顶住了压力,决心坚定不移。 所谓的“跨越”,从来不是从天而降,马伟明的天赋,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干这个的,中学时,他就对复杂的电路问题有种近乎直觉的敏锐,物理老师都开玩笑说他上辈子大概是个电工。 这种天赋,在80年代国家迫切需要军工自主化的浪潮中,找到了最精准的落点,他立志为国效力,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中国的战舰装上强大的“心脏”。 这条路他走了几十年,从1978年考入海军工程大学,到留校任教,再到1996年拿下清华大学的博士学位,最终在2001年当选院士。 他的人生轨迹,就像一条精准的射线,始终对准“船舶电力系统”这个核心领域。 正是靠着对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的彻底攻克,他们才驯服了电磁弹射这只消耗巨大的“电老虎”,让那场看似不可能的豪赌,有了必胜的底气。 有人问马伟明,为什么要把自己逼到这个份上?他只是淡淡地反问:“不拼命,国家要我们这些院士做什么?”这句朴实的话,就是他和他团队奋斗哲学的全部。 这种“拼命”,代价是惨重的,他的作息和饮食极度混乱,身体早已严重透支。 一份体检报告上,10项常规指标,竟有7项低于亚健康标准,他几乎是在用燃烧自己生命的方式,去换取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驱动他的不是什么荣华富贵,而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福建舰下水,举国欢腾,他却没给自己放一天假,转身又扎进了新的科研项目里,在他看来,这项震惊世界的成就,不过是中国军工前进道路上的一小步。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不只是一项技术,它告诉世界,依靠顶层的非凡远见、核心人才几十年如一日的深耕,以及科研群体无声的奉献,所谓的“跨越式”发展,完全可能实现。 马伟明和他身后那群默默无闻的“拼命”之人,正是中国走向复兴最坚实的脊梁。
坚决反对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不打仗优点多多,一打仗全是缺点?伴随福建舰海试进程的
【24评论】【17点赞】
用户10xxx58
好样的马伟明院士你是楷模!时代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