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狠人!”近日,上海,男子上班时突然腰部剧痛,去医院一查,发现双肾都有结石

春诗明明 2025-09-23 12:52:49

“这是个狠人!”近日,上海,男子上班时突然腰部剧痛,去医院一查,发现双肾都有结石,其中左肾的结石正好卡在输尿管入口。医生建议做激光碎石手术,但一听费用要一万二,他犹豫了,决定自行处理,没想到3个月后还真让他给成功了...   那天小王(化名)正坐在电脑前,准备整理资料发给客户。时间卡得紧,他本来还在心里盘算着怎么把进度再快一点。可下一秒腰部忽然传来一股让人窒息的痛感,仿佛有根尖锐的钉子在里面横冲直撞。他的额头瞬间渗出冷汗,手里的鼠标差点滑落,整个人弓着身子,连呼吸都变得急促。   同事们见状赶紧上前搀扶,他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在做完检查后摇头叹气:双肾都有结石,其中左肾那颗卡在输尿管口的位置,情况并不乐观。如果继续堵下去会造成剧痛,还可能导致肾积水、感染,严重的话甚至危及肾功能。   医生的建议非常明确,尽快做微创碎石手术,费用大约在1.2万元。可听到价格的那一刻,男子脸色一下沉了下去。对刚工作没几年、手头并不宽裕的人来说,这笔钱是一道难题。再加上他从小对手术就心生恐惧,光是想象麻醉、插管这些环节,就让他打了退堂鼓。   就这样,他陷入了两难:是掏钱接受手术,还是硬扛着尝试别的方法?犹豫几天后,他决定赌一把。别人是遵医嘱治疗,他则选择最原始的方式,靠自己的身体把结石“逼出来”。   从那以后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摆着一只硕大的水壶,每天至少五升水的指标,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很多同事调侃他“成了公司的水桶侠”,但他一点不在乎。因为在他心里,喝下去的每一口水,都是对那颗顽固结石的一次冲击。   喝水只是第一步,他还给自己加上了运动计划。过去他习惯赖床,能晚起就晚起。可现在每天早晨闹钟一响,他就硬撑着爬起来,套上运动服下楼跑步。最初他跑得气喘吁吁,腿发软,常常想打退堂鼓。但只要想到“手术要花一万二”,他就咬牙坚持下去。跑两公里不行,那就三公里,状态好时能跑到五公里。   这种自我逼迫式的生活持续了两三个月。他的作息规律被彻底改变,从一个拖延成性的上班族,变成了每天规律饮水、运动的人。直到某一天清晨,变化终于发生。   他如常去卫生间,忽然感觉下体一阵异样的酸胀,紧接着身体一轻,像卸下了什么沉重的东西。他低头一看,马桶里赫然漂着一颗褐色的“小石子”。捞起来仔细一量,直径足足有9毫米,比黄豆还大。他自己都不敢相信,靠喝水和跑步,居然把这么大的结石硬生生排了出来!   消息传开后,网友们炸开了锅。很多人直言不信:“9毫米的石头能排出来?开什么玩笑!尿道没那么大吧?”质疑声此起彼伏。   医生们也站出来解释,其实所谓的“9毫米”只是最大直径,如果结石是椭圆形的,那通过的阻力会小一些,所以理论上确实有可能排出,但概率极低。临床数据表明,直径在6毫米以下的结石,靠喝水、跳绳等方法,自然排出的几率还算高;如果在6到10毫米之间,就要看位置、形态和个人体质了。超过10毫米,那就几乎不可能,必须通过手术。   更关键的是这种硬扛的做法风险极大,医生提醒,超过7毫米的结石,绝大多数都需要手术,因为一旦卡在输尿管口,很容易导致堵塞,严重时引发感染、肾积水,甚至危及生命。男子能把9毫米的结石逼出来,可以说是“极限个例”,靠的既是毅力,也是不小的运气。   还有一个被忽略的问题,长期过量饮水可能引发“水中毒”。人体对电解质平衡有严格要求,如果短时间内摄入过多水分,会导致低钠血症,出现头晕、呕吐、甚至昏迷。对肾功能本就受损的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换句话说,这位男子虽然赢了一把,但换个人照做,结果很可能就是把病情拖得更严重。故事到这里还没完,这名男子后来把那颗9毫米的结石装了起来,送给了正在读医的师妹,让她当作研究样本。据说这块结石有可能帮她完成毕业论文。他还打趣说:“反正我还有另一颗结石,这个留给学弟们。”   虽然话说得轻描淡写,但从医学角度看,他的另一颗结石仍然是个定时炸弹。如果继续拖延,很可能导致再次发作。医生们再次强调:这类“传奇式”的排石案例,只能作为故事流传,绝不是健康的参考范本。   男子的毅力和自律令人敬佩,但健康不能靠赌。能靠生活方式调整排出来是幸运,但不能作为普遍指南。该手术就得手术,该花的钱必须花,否则一旦病情恶化,损失的将不只是金钱,而是无可挽回的身体健康。   这件事之所以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并不是因为“9毫米结石被硬生生排出”这一件小概率事件,而是它折射出普通人面对医疗费用、面对身体健康时的矛盾与挣扎。有人选择咬牙省钱,有人选择及时就医,每一个决定背后都有现实的考量。   但医学不讲运气。健康一旦出现问题,最稳妥的选择永远是遵循医生的建议。毕竟,身体出了状况,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

0 阅读:114
春诗明明

春诗明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