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16岁的女护士,双眼被美军炮弹炸瞎,当场昏死,醒来后,她听到美军叽里

如梦菲记 2025-09-21 11:43:29

抗美援朝中,16岁的女护士,双眼被美军炮弹炸瞎,当场昏死,醒来后,她听到美军叽里呱啦地对话声,她大气不敢出,死死屏住呼吸,装成尸体,谁能想到,这个瘦弱的姑娘,即将创造战争奇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初夏,朝鲜战场的夜空被炮火撕开,浓烟弥漫,泥土和血腥混杂在一起,一个年仅16岁的四川姑娘,在火光与黑暗中屏住了呼吸。 她浑身是血,趴在泥地里,听着身边传来陌生的脚步声和叽里呱啦的说话声,美军士兵从她身边走过,还踢了几脚,甚至用枪托敲在她的身上。 疼痛让她几乎昏死过去,但她死死忍住不动,硬是让敌人把她当成了一具尸体,这一刻,青春稚气已经完全被硝烟覆盖,她的生死只有一线之隔。 她叫张道华,1935年出生在四川灌县,小时候的她和很多同龄孩子一样,看着战火烧到家门口,看着亲人为了生计四处逃难,那时,她心里就埋下了一句誓言,长大后一定要穿上军装,为国家做点事。 抗美援朝爆发后,她再也按捺不住,在家人的担忧声里毅然报名参军,16岁那年,她背着简单的行李,跟随志愿军的队伍跨过鸭绿江,那时候,她没想过自己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救人。 部队把她分配到第60军180师的野战医院三分院,那是个离前线不远的小医院,环境艰苦,伤员一批接一批送来。 她的任务就是和其他护士一起,给伤员包扎、喂药、处理伤口,身边总是血和呻吟,但她从不害怕,她常说,能帮到这些战士,她就觉得安心。 1951年春天,第五次战役进入最激烈的阶段,部队接到命令,医院必须带着两百多名伤员自行突围,那天,院长把伤员分配给医护人员。 张道华分到了七个,全都是重伤员,一个昏迷不醒,一个失去手臂,还有的腿部、头部受伤,根本没法自己走,换成别人可能会犹豫,她只是点了点头,就背起那个最重的昏迷战士,带着队伍往北走。 撤离的路上,炮弹在身边呼啸,子弹在耳边擦过,她背上的伤员沉得让肩膀发麻,可她一步都没有停,为了掩护队伍,她常常扑在伤员身上,哪怕身体被震得发抖,也要等火力停歇再站起来。 几个小时后,他们奇迹般突破了四道封锁线,就在大家稍稍松口气时,她发现少了一个断腿的战士,她毫不犹豫,把剩下的几人安顿好,独自折回去寻找。 正是在这次返回途中,炮弹在她身边炸开,碎片击中她的头部,她当场昏倒在地,等到再次醒来,眼前已是一片黑暗,她伸手去摸,满手是血和泥,眼睛再也看不见了。 更糟的是,耳边又响起了美军的声音,她僵硬地趴在地上,浑身的血迹和泥巴让她看起来像个死人。 几名敌人走过来踢她,她咬紧牙关忍着,连呼吸都压到最低,等到四周安静下来,她才慢慢挪动身体,凭着模糊的记忆和对北方的方向感,一点一点往前爬。 黑暗里,她的世界只剩下手掌和膝盖的摩擦声,锋利的石头割破了皮肤,膝盖的肉一块块磨掉,血和泥混在一起。 雨水打在她脸上,她张开嘴接住,靠着一点点水分撑下去,遇到美军的车队经过,她立刻滚进排水沟,浑身泡在冰冷的水里,不敢出声,一次又一次,她靠着求生的本能,在黑暗中坚持。 她不知道自己究竟爬了多久,只记得无数次昏迷和清醒交替,就在力气完全透支时,突然传来熟悉的汉语口令。 那声音像是一道光,把她从绝望里拉了出来,她用尽最后的力气喊了几声,随即昏厥过去。 循声赶来的,是正在寻找失散人员的干部和战士,他们眼前的场景让人震惊:一个浑身是血、看不清模样的女孩,趴在泥地里,几乎成了一堆烂泥。 确认身份后,他们立刻把她抬回后方,正是因为先前那个腿伤的战士坚持报告了情况,部队才专门组织了搜救。 经过抢救,她活了下来,却永远失去了光明,战后,她被授予三等功,还被安排随英雄报告团到处宣传。 她也曾参加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中央领导亲切握住她的手,肯定她的贡献,可是,当组织想给她安排轻松的工作时,她拒绝了,她说自己还能做事。 她开始学习盲文和按摩,用新的方式继续帮助别人,后来,她在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工作,为伤残战士和普通群众服务,生活中,她遇到了一位同样因战斗失去身体一部分的战友,两人结婚成家,互相扶持。 年岁渐长,她没有忘记自己的战斗经历,她常常和老战友们组成宣讲团,到学校和社区讲述当年的故事,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打过仗的人更懂得今天的幸福。 她失明的双眼再也看不到世界,但她依旧喜欢走到休养院里的一块石碑前,那是刻着180师的纪念碑,她会用双手慢慢抚摸那些冰冷的字迹,仿佛在触碰青春和牺牲过的战友。 即使眼前永远是黑暗,她的心里却始终亮着光,这光,照耀过战场,温暖过身边的人,也留在了后人记忆里。 信源:张家口视角——15岁随军入朝鲜当护士,16岁救战友双目失明,致敬英雄张道华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