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一女子生完孩子,住进月子中心,费用24800,刚住了了5天,月嫂把宝宝衣服脱了,坐到走廊给宝宝晒太阳,走廊窗口大开,冷风嗖嗖,家属阻挡,让把孩子肚脐挡一下,月嫂不让,说这是正常,万万没有想到,2小时后,宝宝着凉,拉稀吐奶,合并感染昏睡,叫不醒了,医院急救,宝宝被送进了ICU,女子找月子中心理论,月嫂推责,说是宝妈要求给孩子晒太阳,女子气愤难当,直接甩出证据,月嫂傻眼! 8月27号,魏女士在生完孩子后就住进了提前约好的月子中心,在出院时,医生叮嘱宝宝有点黄疸,需要适当晒太阳。她听得仔细,还特意嘱咐月嫂:“晒太阳可以,但一定要注意保暖。” 刚到月子中心的前几天,服务看起来还算周到,婆婆也在房里陪着,心里多少有点安心。可到了第5天,情况急转直下。那天上午十点多,婆婆突然发现,月嫂把孩子的衣服全部脱掉,只留着纸尿裤,就抱着往走廊走。 婆婆赶紧追上去提醒:“天气凉,至少盖个肚脐吧。”可月嫂态度强硬:“阿姨您不懂,黄疸就是得这么晒,全身晒透才行!”魏女士也觉得不妥,跟着提醒“别冻着孩子”。结果月嫂根本不听,坚持在走廊坐下,让冷风直吹着宝宝小小的身体。 刚开始,孩子安静地睡着,谁也没多想,一个多小时后情况急转直下,宝宝突然大哭不止,奶也不喝,吐得一塌糊涂,手脚冰冷,脸色发紫,婆婆当场慌了,魏女士心里更是打鼓。她立刻提出送医院,可月嫂却劝阻:“新生儿闹觉很正常,再观察观察。” 一个刚出生几天的孩子,呼吸急促、吐奶发紫,哪能用“再观察”糊弄过去?魏女士没再犹豫,一把抱起孩子就往楼下冲,婆婆也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到了医院,检查结果触目惊心,体温只有35.8℃,血液里的感染指标超标好几倍,医生直言:“这是着凉导致免疫力下降,细菌趁机入侵,必须马上进ICU。” 听到这句话,魏女士的眼泪瞬间掉下来。她从没想过,花高价找来的“专业照护”,差点要了孩子的命。在ICU的七天里,魏女士几乎没合过眼,守在门口,每次见到医生出来都紧张到手心冒汗。幸运的是宝宝最终挺了过来,被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孩子总算脱险,魏女士心里却难平。她带着婆婆一起回到月子中心讨说法。可面对质问,月嫂先是坚称:“是宝妈同意的。”随后又狡辩:“宝宝本来有黄疸,生病不一定和晒太阳有关。” 这套说辞,让魏女士彻底怒了,她直接亮出当天的监控截图和录音:婆婆明确提醒过要保暖,她自己也提出过担忧,而月嫂则反复强调“不盖东西才有效”。 铁证如山,月嫂当场哑口无言,脸色煞白,可月子中心的负责人依然试图撇清,强调“这是个人行为”,直到魏女士拉来记者,甚至请了律师介入,局面才出现转机。 随着媒体报道发酵,舆论迅速关注到这家月子中心。记者公开质问:脱光孩子在走廊冷风中晒太阳,这算哪门子的“专业护理”? 最终在法律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下,月子中心不得不低头,免除魏女士的全部服务费用;并承担宝宝3万多元的医疗支出;额外赔偿5万元,包括误工费和精神损失费;公开出具书面道歉信;涉事月嫂被调离岗位;机构接受监管部门的停业整顿。 这场维权,魏女士赢得不容易。若不是她保存了监控和录音,一旦只靠“口说无凭”,结局很可能完全不同。 消息传出后,很多家长在网上炸开了锅。有人愤怒地说“花几万块钱不是买罪受!”有人感叹:“高价不等于高质量,关键还得看管理和责任心。”更有不少过来人提醒,选月子中心要擦亮眼睛,别只看装修和宣传,更要看护理人员是否专业,机构是否有严格培训和管理。 儿科专家也公开发声,新生儿晒太阳的确能帮助退黄疸,但必须注意几点,时间最好控制在上午9点到10点,地点要避风,孩子必须穿衣或盖上小毯子,绝不能“光溜溜”暴露在冷风里。月嫂的做法,几乎违反了最基本的常识。 事实上随着月子中心在各地火爆开来,价格动辄上万甚至数十万,但“高价低质”的问题屡见不鲜,护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责任意识淡薄,往往成为家长们最担心的隐患。 魏女士的遭遇,敲响了一记警钟:钱能买到服务,却不一定买到安全。对于新手父母而言,再豪华的环境都比不上一个真正懂专业、有责任心的护理团队。 这件事的结局算不上圆满,但至少魏女士保住了孩子,也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她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那天听信‘再观察’,孩子可能就没了。” 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父母的心酸。所以给所有新手爸妈几点提醒,医生的建议要听,但操作一定要科学,不能被所谓“经验”绑架。 遇到争议时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判断,必要时立刻送医,别拖延。保留证据非常重要,录音、监控、病历,都是维权的关键。选月子中心要谨慎,不仅要看设施,更要看人员资质和责任心。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再昂贵的服务,都不该以孩子的安全为代价。
“倒了大霉!”9月,河南郑州,一男子花32万买了辆新车,一上好牌就送去了贴膜店,
【43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