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偷师不成沦为笑柄?10亿买中国8台盾构机,拆解后不会组装! 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的高铁项目,是印度少有的能在国际上拿出来炫耀的工程,全长508公里,总投资高达129亿美元。 可十年过去,这条高铁的进度还不到一成,其中最关键的21公里海底隧道,至今连开工的声都没能响起来,问题就在于,缺少能下地干活的盾构机。 这种被称作“地下巨无霸”的设备,在大型地铁、隧道、高铁工程里是核心装备,全球能稳定供应的国家不多,而中国占了七成市场。 2018年,印度看着中国高铁飞驰、地铁穿城,决心自己也要搞一波大基建,可本国造不出盾构机,他们只好花了10亿,从中国一次性买了8台。 机器到手后,印度没有按常规直接用,而是打起了“小算盘”——不想老是依赖进口,他们打算直接拆开机器,研究清楚门道,仿制一批,省下后续的技术费用和进口成本。 为了彻底避开中方介入,印度干脆拒绝中国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连远程指导都挡在门外,自信满满地准备“自己搞”。 可盾构机远不是钢铁拼一拼那么简单,它集合了机械、液压、传感、软件控制等几十个系统,零件多到连图纸看着都晕,很多核心部件用的是中国特制的稀土合金。 拆的过程里,没几天就有三台彻底报废——液压管给拧断了,电路板被戳坏了,更离谱的是,遇到加密的控制系统,连开机指令都解不开,眼看工期逼近,工地上却堆着几堆半拆半坏的机器,根本没法干活。 到最后,印度不得不悄悄向中方发消息,求着我们派技术人员去帮他们修。 更尴尬的是,这已不是印度第一次出洋相了,早些年,他们从德国买过几台盾构机,后来才发现其实是中国造的,结果一样,拆开不会装回去,零件堆在仓库里落灰,最后反过来抱怨中国不肯卖技术。 这波操作直接拖垮了孟买高铁,没有盾构机,那条海底隧道完全动不了。 印度在芯片、新能源这些高端制造领域,也一再碰壁,与富士康合建的195亿美元芯片厂,审批多年毫无进展。 阿达尼集团和以色列合作的项目,也止步不前,原因很简单——缺产业链,缺工人,缺基础,设备、原料全靠进口,连能独立操作生产线的技工都得花三五年培养,而他们等不了那么久。 这些失败的背后,是印度长期存在的急功近利思路,印度总想抄近道,拆一台机器、买几套设备就想掌握核心,却忽略了技术积累是个耗时耗力的过程。 中国的盾构机,从六十年代靠进口,到2008年才造出第一台自主机型,靠的是几十年、几千人的持续投入,如今才站到全球前列。 反观印度,不愿下功夫研发,不愿认真合作,非得靠小动作“偷师”,结果是高铁烂尾、设备闲置,一条高铁修了十年都没好。 参考信源:印度工程学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 55% 以上的大型基建项目严重依赖中国制造的盾构设备及调试服务。该数据与《印度时报》披露的孟买地铁三号线设备构成形成互证,系统性呈现印度基建对中国技术的深度依赖。
其实我们中国人不知道的是:印度除了极少数高知人士,其他包括印度高层精英,下至普通
【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