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直言:在统一问题上请大陆人不要对台湾的任何政党、任何政治人物抱有希望,包括这

如梦菲记 2025-09-17 15:41:35

馆长直言:在统一问题上请大陆人不要对台湾的任何政党、任何政治人物抱有希望,包括这次国民党新主席的选举也跟大陆一点毛线都没有关系,因为他们只为了选票,只为了在台湾地区拿到执政权而已!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馆长在直播里的一句话,让很多人心里一震,他直言,大陆人不要对台湾任何政党和政治人物抱希望,就算是国民党的新主席选举,也和大陆没有任何关系。   他们关注的永远是选票,是在台湾地区争夺执政权,而不是统一问题,这个观点让不少人感到刺耳,但也点破了长久以来的幻想。   台湾的政治生态就是围绕选票打转,民进党靠“抗中保台”的口号一路高歌,把对外军购、外交关系、教育改革甚至媒体叙事,都打造成选票的来源,选民情绪被他们牢牢把握,执政权也因此稳固。   国民党表面上和大陆有共同语言,比如过去一直强调“九二共识”,可到了近几年却越来越含糊。   为了赢得中间选民的支持,他们在关键问题上不愿表态,甚至试图通过向美国靠拢来换取安全感,蓝绿之间虽然口号不同,但在操作逻辑上却出奇一致,都把选票当成第一目标。   统一问题在这样的选举逻辑下自然无法成为核心议题,历史上,马英九任内的确推动过两岸关系,签了二十多项协议,高层互动频繁,那时候气氛确实热络过。   但政党一旦失去执政权,这些成果就迅速降温,再看洪秀柱,她作为国民党主席时就主张和平统一,可这样的立场在岛内根本得不到主流支持,最后被边缘化。   可见,只要和统一挂钩,就会成为政治负担,而不是选举筹码,台湾政治人物要的是执政红利,不会为民族整体利益承担代价。   外部力量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美国自冷战以来就把台湾当作遏制中国的重要一环,近些年军售不断加码,高官互访频繁,拜登政府还强化印太战略。   台湾的政客利用这种外部关系,向岛内选民证明“有美国撑腰”,进而增强执政合法性,这样的局面让台湾丧失了战略自主权,也让两岸之间本就脆弱的互信不断流失。   岛内民意在这种背景下显得复杂,多数人并不真心支持台独,民调里最多的选项往往是“维持现状”,表面看这是一种安全选择,不统一、不独立、不动武,好像最保险。   但时间久了,这其实是一种风险累积,大陆的立场是国家统一不可动摇,长期拖延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尖锐,年轻一代的态度值得注意,他们不像老一辈那样沉迷意识形态,更在乎就业机会、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他们逐渐发现,高喊台独口号并不能解决现实困境,反而可能让前景更不稳定,这样的心态变化说明,两岸如果能在民生、就业、教育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或许比政治空谈更能打动人心。   统一的方式始终存在两种可能,和平统一依然是最理想的选择,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牺牲,也符合民族长远利益,武力统一的代价巨大,不仅会带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区域动荡。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被完全排除,白皮书已经明确,如果台独势力不断坐大,或者外部干预加深,大陆有权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必要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种预案的存在不是鼓吹战争,而是一种战略警示:和平的机会必须珍惜,否则代价将更加沉重。   馆长的观点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他让人认清了现实,统一的主动权从来不在台湾政党手里,他们不会放弃选票利益来承担民族大义。   大陆不该把希望寄托在台湾的政治轮替或某个候选人的承诺上,真正决定两岸未来的,是大陆自身的战略耐心和政策布局。   增强综合实力,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通过文化、教育和经济交流,逐步让台湾社会看到与大陆合作的真实好处,这才是长远之计,统一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需要耐力和智慧的马拉松。   几十年来,两岸关系的波动已经证明一个事实:任何寄希望于台湾内部政治善意的统一路径都不稳固。   从李登辉推动的“渐进台独”,到马英九时期的短暂交流热络,再到蔡英文和赖清德的强化抗中路线,选举周期一到,政策就会转向。   政党逻辑和民族利益根本不在一个坐标系里,大陆必须从整体战略出发,自己把握主动,而不是被台湾政坛的表象牵着走。   统一不是政治口号,而是民族大势,馆长的直言提醒人们要冷静,不要被台湾政党的表态迷惑。   和平是最理性的选择,但准备是最坚实的保障,未来的路不会轻松,风险也不会减少,但只要认清大势,坚定方向,历史必然会给出答案。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