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蝗军去,吃白米饭!”这是二战前,很多日本东北地区青年的唯一出路。 因为在二战前,日本军人,在日本国内享有很高的地位,且对于当时贫苦家庭的日本青年来说,顿顿都吃白米饭,顿顿都有鱼有肉,那是贫困人家孩子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更何况,还能上战场,为天皇誓死效忠,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我们来看看二战前后,日本陆军的伙食有多好,以至于让日本无数青年,对当兵上战场趋之若鹜。 据《昭和十四年陆军伙食标准》,当时,一个日本陆军的伙食待遇是,精米660克,精麦210克,鱼肉类或鱼肉类罐头150克,蔬菜500克,纳豆或咸菜110克。 这样的标准,还是在平时非战斗情况下,如果是在作战时期,在这样的标准不变的情况下,每个日本陆军,还能额外得到20支香烟,若干奶糖类的能量棒、“牛肉大和煮”罐头、森永压缩饼干,以及每人一瓶日本清酒,用来鼓舞士气。 由以上列举的各种各类品种繁多的食物酒水,我们对于日本青年热衷于当兵上战场的原因,也就大体明白了。 这还只是日本的陆军。如果是日本海军的伙食,那比陆军的标准还要高,种类花样,则更多。 以主食为例,日本陆军是精米660克,精麦210克,到了日本海军这里,就近乎全都是精米了,精米与精麦的配比达到了9:1。 主食之外,日本陆军有的,海军自然样样不少,此外,在日本海军的军舰上,还定期举办西餐会,清一色的日西全席,咖喱、培根、蔬菜沙拉,应有尽有。 此外,日本海军的军舰,每一艘军舰,都有自己的“特色菜”,据说,这是借鉴了英国军舰的“特色菜”,学过来的。 “青叶”号军舰的特色菜是什锦盖浇饭;“爱宕”号军舰食物特色菜是土豆鸡肉汤;“雷”号军舰的特色菜是鱼骨高汤笋干;“电”号军舰的特色菜是什锦火锅。 和日本陆军、海军的丰盛伙食相比,中国战场上的国军的伙食可就差远了。 在国军队伍里,正规编制内的士兵,每天的伙食标准是600克精米或750克未舂过的米,100克肉或罐头肉,200克干菜、100克咸菜。 而在抗战初期,八路军的伙食就更差了,每日的主食是1.25斤的以黑豆、小米、高粱米掺和的杂粮,油盐每日每人3钱,肉类则基本靠打猎或缴获敌人物资来补充。 抗战中后期,随着生产自救,八路军的伙食标准才有所提高,为300克大米,300克蔬菜,13.3克肉类,作战时期,单兵可携带3斤炒面或5斤锅巴。 进入抗战后期,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和中国军民的持续抵抗,日军的伙食也越来越差,每天每个日军只有2个饭团和少量菜干,“大和煮”则直接给干成了牛血和烂鱼,那臭味,就连我军缴获物资,都要远远躲开。 当此之时,日军要改善伙食,就只能靠大扫荡,肆意强夺中国贫苦百姓喂养的家禽家畜了。 由二战期间中日士兵的每日伙食标准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十四年中国军民勠力同心抗战,是何等伟大而艰难!
以日本如今的实力,能够打败俄罗斯吗?德国分析:一天内结束战斗。日本在二战后受到宪
【53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