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为啥被骂?晋朝为何如此声名狼藉?这3个“作死”操作,见证真相! “爷爷,咱

五代十国志 2025-09-15 13:03:16

司马家为啥被骂?晋朝为何如此声名狼藉?这3个“作死”操作,见证真相! “爷爷,咱司马家的江山,真的坐得稳吗?” 西晋初年,小皇帝司马衍拽着司马炎的龙袍问。老头摸了摸胡子,半天没吭声——他心里清楚,这江山是用洛水的血誓、曹髦的冤魂、八王的刀光堆出来的。 同样是从权臣到皇帝,曹操被骂“汉贼”,司马家却成了“千古笑柄”。为什么司马家的名声为啥这么臭?到底是能力问题,还是德行问题? 一、3个“作死”操作,把口碑败光 1. 洛水背誓:政治信用比命还重要,他们偏不要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把大将军曹爽骗到高平陵祭祖。等曹爽交出兵权,司马懿拍胸脯保证:“就贬你做个平民,保你全家平安。”还拉着曹爽的手烧了洛水为誓。 结果呢?曹爽刚回洛阳就被关进大牢。司马懿大手一挥:“诛三族!”五千多人,从老人到吃奶的娃,全被砍了头。后来东晋明帝听大臣王导讲这段,吓得捂着脸哭:“这么缺德,晋朝咋还能传下去?” 2. 司马昭弑君:皇帝不是“工具人”,是底线 曹髦被司马家架空后,气得在宫里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后带着几百个太监,抄着剑就冲司马昭府上杀去。结果半道上被司马昭的心腹成济拦住——这位仁兄倒实在,一矛把20岁的皇帝捅了个透心凉。 事后司马昭装模作样杀了成济顶罪,可天下人都明白:在他眼里,皇帝就是个能随便替换的摆设。 后世史官骂得狠:“自秦汉以来,弑君者众,未有如昭之甚者也!”为啥?因为皇帝再弱,也是天下共主的象征。司马昭这一刀,砍碎了儒家“君臣大义”的最后一层窗户纸。 3. 八王之乱:亲戚互砍,把中原变成地狱 司马炎当皇帝后,怕手下造反,大手一挥封了57个司马姓王爷,每人都有军队。他觉得“肥水不流外人田”,结果养出了八王之乱——从291年到306年,16年里这些亲戚杀红了眼。 史书记载,洛阳城被攻破时,“宫庙、官府、民家,咸尽焚之”;黄河流域“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有个叫王尼的乞丐曾哀叹:“今日唯我与汝,明日不知谁存!”更讽刺的是,带头闹事的齐王司马冏,之前还跟司马炎夸自己“性仁厚”——合着仁厚就是杀自己人? 二、为啥我们骂司马家?不是因为篡位,是坏在根儿上 1. 影视“洗白”,反而暴露了硬伤 这些年《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火了,有人说“司马懿被黑惨了”。可仔细看,剧里他再怎么隐忍顾家,高平陵政变时对曹爽家人的赶尽杀绝,还是让观众脊背发凉。有观众留言:“他当丈夫当爹是合格的,当权臣就是个魔鬼。” 《三国演义》更绝,写“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表面是神化诸葛亮,实际是把司马懿钉在“奸猾”的耻辱柱上。这种对比不是偏见——同样是权臣,曹操被骂“汉贼”,但至少没杀过皇帝全家;司马懿却被骂“禽兽”,因为他连基本的人性底线都没守住。 三、司马家的教训:权力的游戏,终究要还的 说了这么多司马家的坏,其实咱也得客观看——司马懿打公孙渊、屯田养兵、抗诸葛亮,能力是真强;晋朝也首创了门下省,搞了占田制,让江南开始开发。但这些“功劳”,全被他们的缺德事盖过了。 所以您看,为啥司马家总被骂?不是因为篡位本身多稀奇,而是他们用最狠的手段夺权,再用最蠢的方式治国,最后让整个民族陷入灾难。这事儿放到今天,不也在提醒我们:权力、利益、道德,永远要排个序。 最后想跟您说: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司马家的故事,与其说是“奸臣误国”,不如说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警示录。咱们骂他们,骂的不是某个人,是那种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拿百姓当草芥的坏心思。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五代十国志

五代十国志

乱世中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