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群岛宣布了! 9月10日,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15个国家联手签署了太平洋韧性基金成立协定,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太平洋岛国自己主导、拥有和运营的气候抗灾融资机构。 说白了,就是太平洋上的岛国们不再完全依赖发达国家施舍,要自己掌握命运了!太平洋岛国虽小,但面临的麻烦一点不比大国少,海平面上升、台风肆虐、珊瑚白化,这些气候灾难对他们来说不是未来风险,而是日常暴击。 照这架势,再过几十年,这个国家可能真要“沉”进海里,其中瓦努阿图最惨,年均要遭遇4次强台风,2023年台风“凯文”过境,直接毁了全国30%的住房,不少村民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找不到,这些事儿对大国来说可能是新闻里的远方灾难,对岛国居民而言,就是睡觉被海水淹了的日常。 可说到帮衬,发达国家的表现实在让人没法客气,多年前就喊着每年给发展中国家1000亿美元气候援助,结果呢?2023年实际到账的气候资金总共1150亿美元,看着没差多少,但分到太平洋岛国手里的,满打满算才18亿美元,还不到零头的零头。 更坑人的是,这18亿里有60%是高息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戳破了这层窗户纸,瓦努阿图现在的气候相关债务占GDP的15%,等于一边忙着修被台风毁的房子,一边还得给发达国家还利息,这哪是援助,简直是借救灾的名义放高利贷。 而这次15国联手搞的太平洋韧性基金,才算把主动权攥回自己手里,不像加勒比地区那些依赖国际机构的基金,这个基金从各国出资比例到钱花在哪,全是15个岛国自己定,斐济掏了1200万美元,所罗门群岛拿了1000万,汤加也出了800万,对GDP总量才200亿美元左右的太平洋岛国来说,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从牙缝里挤出的保命钱。 基金首个项目就瞄准了基里巴斯的红树林修复——这片红树林能护着2万居民的沿海家园,以前想搞这项目,得跟国际机构反复解释“红树林为啥比会议中心重要”,现在自己说了算,两个月就敲定了方案,再过半年就能动工,以前要资金像求着借伞,现在自己买伞,还能帮邻居修修屋顶,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有人说5亿美元跟每年数千亿的需求比,太少了,可这钱的意义不在多少,在自己做主。,鲁之前靠国际援助建过一个淡水厂,因为外国专家没考虑当地海水倒灌的特点,用了两年就废了,现在基金计划给瑙鲁建的地下水厂,全是瑙鲁工程师自己设计的,光防盐水的过滤系统就改了三版,靠谱多了。 还有人担心小国管不好钱,可萨摩亚之前靠社区防灾项目,用有限的钱保护了14万人,本地人最清楚哪段海堤该加固、哪口井容易被盐水浸,比远在欧美办公室里拍脑袋的专家强多了。 说到底,这个基金的意义,远不止于5亿美元的数字,它标志着太平洋岛国从气候谈判的悲情诉说者变成了方案设计者,从被动等待援助变成了主动掌控命运,毕竟当海浪拍岸的声音越来越近,自己划船总比等别人抛救生圈更靠谱,这不是对国际社会的失望,而是对生命本身更认真的态度。
伊朗总统连夜开会“续命”?很多人以为,伊朗还在东西方之间摇摆不定,错了!真相
【14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