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齐白石在古玩店中发现了自己的画,老板开价:“一张8000元。”结果,齐白石

语蓉聊武器 2025-09-13 12:37:09

一次,齐白石在古玩店中发现了自己的画,老板开价:“一张8000元。”结果,齐白石摇了摇头:“顶多3000元!”老板冷笑:“这可是齐白石的真迹啊,8000元我还嫌少呢!”没想到,齐白石笑着捋了捋胡子:“我就是齐白石!”老板瞬间懵了! 那幅被齐白石补过红蜻蜓的《春耕图》仿作,如今不知藏在谁家的樟木箱里。 蜻蜓翅膀上的墨色淡了些,却仍能看出笔锋的轻快——那是他发现牛头画反时,特意添上去的。 当时梅兰芳正站在一旁研墨,看他提笔时手没抖,反倒带着点笑意。 补完了,他才说,用我那幅真的换回来吧,别让人家拿着假画当宝贝。 后来真有人抱着仿作找上门,都换走了他的真迹,临走时他总说,画画的人,得对得住看画的人。 他对自己的画精得很。 客厅墙上贴着张纸,朱砂写的“卖画不论交情,请照润格出钱”,字如其人,硬气。 有回熟客想少给两块大洋,多要只虾,他没应,铺开纸画了仨咸鸭蛋,说这个送你。 谁想那画后来被人买去,竟拍出五十多万,成了胡同里的笑谈。 可转脸在菜市场,他又大方得让人咋舌。 菜农认出他时,正蹲在地上捆带泥的白菜,说想用一车换幅画。 他蹲下来,就着菜摊的木头边,画了棵带露珠的白菜,叶梗子歪歪扭扭,倒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 最后只抱走一颗,剩下的全塞给了围观的街坊,说大家分着吃。 古玩店的老板们,多半都见过他较真的样子。 有回在铺子里见着幅虾图,墨色浓淡像那么回事,虾须却软塌塌的,没他画的那股蹦跶劲。 店主喊价八千,说这是齐白石真迹。 他站在画前瞅了瞅,说顶多值三千。 店主急了,说您懂不懂行? 他才摸了摸胡子,说我就是齐白石。 店主手里的算盘“哐当”掉在柜台上,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更早之前,听说琉璃厂有家画廊拍《疏香图》,标价八千大洋,说是他画的。 他翻了自己的画账,没这记录,揣着钱袋就去了。 画铺开时,他瞅着梅枝弯得刻意,花瓣缺了点清气,便说这画不是我的,三千都多。 店主气得直拍桌子,直到拿来画像比对,才蔫了,说画是三千五收的。 他掏出钱,一分不少买下,说不能让喜欢我画的人亏了本。 他用玉佩换青瓷小瓶那天,天有点阴。 小瓶釉色发乌,看着不起眼,他却蹲在博古架前看了半晌,手指摩挲着瓶底的裂纹。 老板说急用钱,他没问价,解下脖子上的玉佩递过去——那玉佩是暖白色的,刻着只虾,边缘被摸得圆润,一看就贴身戴了多年。 抱着瓶子走时,老板问他贵姓,他只笑了笑,说就是个爱画的老头。 圈里人总说他矛盾,又抠又大方。 其实他分得清:对画较真,是怕坏了手艺的名声;对人宽厚,是觉得画画本就该暖人心。 就像张大千早年仿石涛的画,仿得能乱真,后来却自己认了——说是学本事,不是骗人。 最后一次见自己的赝品,是幅墨竹图。 竹节画得太直,少了点风动的劲。 店主开价不低,他没还价,只说这画的魂差了点。 走时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手里攥着刚买的假画,倒像攥着件宝贝。 齐白石的社会形象,藏在他对待艺术与人事的辩证里。 他对赝品的较真,不是小气,而是护着艺术的根 —— 花 3500 元买下假《疏香图》,补笔换走《春耕图》仿作,怕的是藏家空欢喜,更怕手艺的名声被糟践。 这种对 “真” 的坚守,让艺术圈多了份敬畏。 他的 “抠” 与 “大方” 更见性情:卖画明码标价,是怕笔墨被轻贱。 用白菜图换一车白菜只取一颗,是愿让艺术暖人心。 这种不装腔作势的真,让 “大师” 二字有了烟火气。 世人赞他画艺精湛,更敬他活得通透 —— 在名利场守得住原则,在寻常处撒得开善意。 这种对艺术的赤诚与对人的宽厚,恰是他留给社会的最珍贵注解。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68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