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不愿意给美国台阶下?双方宁可两败俱伤,也不肯给对方一个台阶,但事情没这么简单,中国不给美国台阶不是因为面子,而是看清了这场博弈的本质:一旦让步,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可能就没了。 先看美国干的事,哪是简单的“贸易争夺”? 他们专挑中国的“软肋”打,首当其冲就是芯片。又是不准卖先进芯片给中国,又是逼着ASML不出口光刻机,甚至拉着日本、荷兰搞“芯片联盟”,摆明了想断中国的“技术粮”。 ASML的高管还说咱们在光刻技术上要落后十几年,这话说得难听,但也从侧面说明他们多怕咱们赶上来。 咱们的企业现在有多难?就说华为吧,为了搞出能用的AI芯片,工程师们没日没夜地调试,但因为设备跟不上,生产出来的芯片里,五台里有四台都不能用,良率只有20%。 这背后是什么?是美国把所有先进设备和技术都卡得死死的,咱们想买台好机器都没地方买,只能用库存的老设备硬扛。 但大家发现没有,就算这么难,中芯国际的市值还是涨到了8600多亿,这说明咱们的企业没被打垮,反而在逆境里慢慢成长起来了。 有人说干嘛不各让一步,非要搞得两败俱伤?可大家看看,美国加征关税加到145%,结果他们自己国内的家电、汽车、连超市里的日用品都一个劲儿涨价,老百姓不得不开始囤货。 这哪是两败俱伤?分明是他们先动手砸场子,咱们只是正当防卫,中国这边也没客气,你加税我就反制,你列清单我也列清单,2025年光被咱们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美国企业就有好几十家。这不是咱们好斗,是人家都骑到脖子上了,不能不还手啊。 最关键的是,美国要的根本不是公平贸易,而是要永远卡着咱们的脖子,他们怕咱们在高科技领域赶上来,所以盯着"中国制造2025"里的每一个重点产业下手。 这就像村里的老地主,见不得佃户家里盖新房,总想在你家地基刚打好时就给你扒了,他们以为把芯片卡住了,咱们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这些新兴产业就发展不起来了,就能永远保持他们的优势。 但他们打错了算盘。咱们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在压力下搞创新,就像武汉,这几年使劲儿发展车规级芯片,计划到2025年要实现20款芯片通过车规认证,10款批量装车,长江存储、武汉新芯这些企业,硬是在封锁下搞出了车规级存储芯片。 这就好比你不让我用现成的种子,我就自己育种;你不让我用拖拉机,我就先把牛耕技术练到极致,现在咱们的车规级芯片已经能用到国内主流汽车厂商的车里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突破。 有人可能会说,干嘛这么费劲,花钱买不就行了?这话放在几十年前或许还行,但现在根本行不通。 大家还记得咱们的高铁吗?一开始也是引进外国技术,但人家核心的东西根本不教你,后来咱们下决心自己搞研发,现在咱们的高铁技术全世界领先。 这说明什么?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就得靠自己琢磨。芯片也是一个道理,美国现在把技术捂得严严实实,就算咱们想花钱买,人家也不卖啊。 咱们现在搞内循环、加大芯片产业投入,不是跟美国赌气,是为了自己的长远打算,武汉市专门建了汽车芯片创新联合体,把整车厂、零件商、芯片设计公司都拉到一起,每月搞技术交流,就是要形成自己的产业链。 对通过认证的芯片产品,政府还给补贴,每款产品能补30%的认证费。这些政策就像给自主创新的种子浇水施肥,虽然见效慢,但长出的庄稼能自己说了算。 美国那边呢,看似一时占了上风,其实自己也不好受,他们逼着ASML不卖设备给中国,结果ASML的订单少了一大块,股价一下子跌了7.6%。 要知道中国市场以前占了ASML近四成的销售额,现在为了帮美国围堵中国,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这就像为了不让邻居种菜,宁愿自己的农具烂在仓库里,这种做法能长久吗? 咱们普通人可能觉得芯片这些东西离自己很远,其实关系大着呢,没有芯片,手机、汽车、家电都造不出来;没有先进芯片,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这些新技术就是空谈。 美国卡咱们的芯片脖子,就是想让咱们永远只能做低端制造,永远看他们脸色吃饭,要是现在妥协了,将来咱们的孩子可能还要在技术上被人家卡脖子,那才是真的对不起子孙后代。 现在咱们的企业虽然难,但没有躺平,中芯国际、长江存储这些企业的市值不断上涨,说明市场看好咱们自主创新的路子,武汉的车规级芯片生产线已经能稳定出货,华为虽然良率低但还在坚持研发,这些都是好苗头。 就像种地,刚开始开荒肯定辛苦,一旦把地种熟了,收成就稳定了,咱们现在就是在开技术的荒,虽然难,但这是为了将来能自己说了算。 说到底,中国不向美国低头,不是不给面子,是不能丢了骨气;不是要硬碰硬,是要为自己争一个未来。 中国现在不低头,正是为了将来能堂堂正正地发展,为了咱们的子孙后代不用再受这种"卡脖子"的气。这不是面子问题,这是关乎国家前途的大事,咱们普通人可能做不了太多,但心里得明白这个理儿。
美国撕下虚伪面具,不装了! 贝森特:以前我们打压欧洲、苏联、日本,现在就是要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