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看守所也被震塌,200多名囚犯从狱中跑了出来。谁料,

熹然说历史 2025-09-13 00:39:21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看守所也被震塌,200 多名囚犯从狱中跑了出来。谁料,他们没有选择逃生,而是选择了救人。就这样,112 条生命被他们拯救,直到最后,都没有一个人趁乱逃跑。 当废墟上响起机枪声时,200多个失去自由的人面临着一个选择:是趁乱逃生,还是留下救人?这个发生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的真实故事,至今仍让人震撼。那一刻,人性的光辉超越了身份的界限。 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7.8级地震瞬间将唐山夷为平地。这次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成为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唐山市看守所也未能幸免。戒备森严的看守所变成了一片平地,铁门伏卧在灰土中,岗楼碎成一堆乱石,二百多名囚犯和看守人员几乎全被压在断壁残垣之内。戴械具的重刑犯因为行动不便,大多数已经遇难。 幸存的士兵从废墟中爬出后,立即架起机枪朝天射击。“站住!谁也不许动!”流血的机枪手大声吼叫,要求囚犯们不许跨出原来围墙的位置。约一百多名囚犯陆续从废墟中钻出,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他们茫然不知所措。 废墟之外传来阵阵呼救声,女人的尖叫、孩子的哭泣混杂在一起。这些声音触动了囚犯们的内心。几个囚犯窃窃私语后,三个人鼓足勇气走向警戒线,用沙哑颤抖的声音喊道:“法官!大家推举我们来请求,能不能出去救人”。 看守人员和警卫部队紧急商议后做出决定:“到外边,只许老老实实救人。这是你们赎罪的机会,谁要是想跑,就地镇压!”囚犯们被编成三组,入狱以来第一次踏出了电网围成的警戒圈。 这支在刺刀监视下的特殊抢险队伍开始了与死神的较量。带伤的军人押着带伤的囚犯,带伤的囚犯又在废墟上奋力抢救奄奄一息的普通人。他们先救看守所的干部和家属,然后扩展到街巷里的群众。 囚犯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所有救援者一样小心抱出受伤的孩子,扶出吓呆的老人。他们拼尽全力撬、搬、扛,满手血痕,满脸汗水和泥浆。 其中最感人的是医生王某某的表现。当看守所副所长被砸伤膀胱、胀痛难忍时,找不到导尿管的情况下,王某某跪在副所长身边,用嘴一口一口地吮吸血尿。这个曾因流氓罪入狱的医生,在关键时刻展现了医者仁心。 退伍军人龚某某主动承担了运送伤员的任务。他开着一辆破旧的”嘎斯51”卡车,为了让伤员少受颠簸,仔细看着路面,绕过坑洼,开得平稳。一天一夜没有吃喝,不停驾驶,当汽车撞到一个骑车人时,他几乎哭着喊:“我压死人了,我罪上加罪了。” 还有因诈骗入狱的李某某,他主动去部队营房为伤员借大衣保暖。但他那些仍在军营服役的战友不相信会派一个正在服刑的囚犯来借军大衣,他伤心地空手而归。 整整一天,这支救援队伍没有一刻停歇。几把刺刀其实管不住分散在废墟上的这群囚犯,但囚犯们没有忘记有一道无形的警戒圈。 当公安局准备把犯人押解到外地时,发现少了三名囚犯。这三名囚犯在抢救完周围的人后,回家抢救自己的父母姐妹,其中两名在处理完家事后又主动到公安局自首。 经过一天一夜的救援,这些囚犯成功救出了112名受困群众,没有一个人趁乱逃跑。 救援结束后,囚犯们被押送到玉田县临时收容点。在那里,疲惫的他们刚入睡,就有人梦中大叫”地震了”,所有人惊跳起来四处逃窜,压抑的恐惧在这一刻释放。哨兵鸣枪很久才让他们安定下来。 因为在地震救援中的英勇表现,40余名囚犯获得了从宽处理。部分服刑人员的刑期得到减免,有些人甚至把7月28日当作自己的第二个生日来纪念。 这个故事被纪实文学作家钱钢记录在《唐山大地震》一书中,成为那场灾难中最感人的片段之一。它告诉我们,即使是犯过错误的人,在关键时刻也能展现出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在生死面前,身份和地位的界限变得模糊,只有生命的珍贵和人性的善良才是永恒的。 这112条被拯救的生命见证了一个道理:灾难面前没有好人坏人,只有人。你觉得是什么让这些囚犯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在你看来,人性的善良是不是真的可以超越一切界限?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177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