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地震专家预测,河北在7月22日至8月5日可能会发生地震,

小史论过去 2025-09-12 13:08:40

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地震专家预测,河北在7月22日至8月5日可能会发生地震,青龙县书记冉广岐得知后,力排众议!把青龙县47万民众疏离到室外生活。全县男女老少日不闭户,夜不内宿。他说:“如果预测不准,我承担一切后果,宁愿丢掉我的乌纱帽,这47万人我也一定要保下。” 冉广岐1927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蠡县一个农家,早年参加工作,从基层行政岗位起步。1948年7月,他进入地方机关,负责乡村事务协调,逐步积累领导经验。1950年代,他调入县一级单位,处理日常行政,经常检查农田生产。1960年代初,他参与组织建设,确保决议落实。1969年,冉广岐任承德地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组长,主管干部培训和选拔。 1972年,他出任承德日报社党委书记兼总编辑,监督报纸发行。1974年底,调任青龙满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次年12月升任县委书记兼县长,负责全县事务。青龙县位于秦皇岛市,距唐山115公里,以农业和矿业为主,人口约47万。冉广岐上任后,注重地震知识学习,阅读相关书籍。王春青担任青龙县地震办公室负责人,主管监测数据收集。1976年5月,王春青观察到仪器异常,如指针跳动,并记录下来。这些背景为后来行动提供了基础,全县监测网覆盖完整,上半年骨干点达数十个。 1976年上半年,唐山地区地震监测点达85个,异常现象明显,如微安表烧坏多块。至少十几个点发出短期预报。7月中旬,王春青参加河北省地震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从国家地震局汪成民处获知唐山地区可能在7月22日至8月5日发生大震。王春青返回后,向冉广岐汇报。冉广岐听取后,召集县委常委会议讨论。会上,有人质疑预测准确性和行动风险,担心引起混乱和影响生产。冉广岐决定越级传达信息,承担责任。 从7月21日起,全县800多名干部通知到位,分头下乡广播震情。村民响应号召,转移到空地。学校组织学生到操场,供销社调运铁丝和布料搭建棚子。卫生队准备药品,腾空床位。到7月25日,全县建防震棚6.2万个,覆盖大部分人口。街道上购买粮食队伍增多。7月27日,动物异常加剧,如黄鼠狼乱窜,大喇叭持续播报。民众日夜留在户外,门窗不锁。冉广岐强调,如果预测不准,他承担后果,宁愿丢乌纱帽,也要保下47万人。全县男女老少日不闭户,夜不内宿,确保安全。 青龙县行动基于群测群防体系,监测点发现临震异常,如水温上升和水位变化。冉广岐验证这些迹象,确认情况后加快通知频率。老鼠成群出现,进一步证实异常。全县棚子连成片,民众在其中生活。这样的准备,直接应对了即将到来的灾害。地震专家汪成民的预测源于华北震情分析,他多次考察现场。 青龙县被划入地震重点县,收到国务院69号文件的中期预报。这些因素结合,推动了基层决策。冉广岐的坚持,避免了潜在损失。在物资匮乏年代,疏散数十万人考验组织能力,但通过干部动员,实现了全覆盖。动物行为和仪器数据,成为行动依据。民众配合,体现了集体响应。这种模式,后来被视为防灾典范。 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发生7.8级地震,青龙县房屋损坏18万间,倒塌7300多间。但全县47万人无一人因震死亡。震后,冉广岐指挥救灾,率队支援唐山,运送药品和帐篷。1976年11月,国家地震局简报披露青龙事实。联合国表彰青龙经验,冉广岐获纪念章。王春青继续在地震办公室工作,记录数据。 1977年,冉广岐调任望都县委第一书记,负责当地事务。1978年8月,升任保定市委副书记,处理规划。1983年8月,调任邢台市政协副主席,参与协商。1988年5月,冉广岐离休,居住保定市。2023年1月25日,他因肺栓塞去世,享年96岁。王春青的贡献记入防灾史册。青龙县以此加强监测网,成为基层范例。

0 阅读:0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