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连夜召开的紧急会议,不是在谈经济,而是在“续命”。很多人以为,伊朗还在东西方之间摇摆不定。错了! 真相是,中国的实力展示,已经彻底打醒了德黑兰。他们终于明白,那份签了几年却一直没什么动静的“中伊25年合作协议”,是他们活下去的唯一一张船票。 先不说“唯一船票”这种说法是不是太绝对,单说伊朗当下的处境,确实够难的。 西方的制裁卡着脖子,石油作为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想卖却没多少路子,手里没外汇,国内物价跟坐火箭似的往上涨,老百姓过日子都得精打细算。 佩泽希齐扬着急忙慌召集内阁谈协议落实,想靠能源出口换钱、靠技术转移补短板,这份迫切劲儿能理解,但把协议说成“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有点把事情想简单了。 中国和伊朗的合作确实有诚意,25年的协议框架也足够长远,能在能源、基建、科技这些领域给伊朗实实在在的帮助。 可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救命”,而是双方各取所需。中国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伊朗需要发展的资金和技术,这是互利共赢的事儿,不是谁给谁“续命”。 再说伊朗的选择,也不是因为“被中国实力打醒”才定下来的。这些年伊朗在国际上找合作伙伴,不是没试过和其他国家打交道,但要么因为西方施压合作难推进,要么因为对方给的条件不够实在。 选择和中国深化合作,是基于双方长期的信任,也是因为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合作的原则,这种合作模式让伊朗觉得踏实。 还有人觉得伊朗之前“摇摆不定”,其实每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都得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安全,不可能一下子就定死所有方向。 伊朗在和中国推进协议的同时,也没完全关上和其他国家交流的大门,这不是摇摆,是理性的策略。毕竟国际形势复杂,多留几条沟通渠道,对自己没坏处。 把一份正常的国际合作协议,说成是某个国家的“唯一船票”,既低估了伊朗自身的韧性,也曲解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合作的初衷。 伊朗要解决经济问题,除了靠国际合作,国内的改革和产业升级也很重要;中国和伊朗的合作,也会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不可能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 国际交往里,没有谁离不开谁的“唯一”,只有互相尊重、互利共赢才能走得远。 伊朗当下确实需要抓住合作机会改善处境,但把这说成“续命”,实在有点夸张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伊朗战略新篇章 伊朗果断行动
伊朗暗示中国快点落实4000亿美元合作协议,急需20亿美元买武器,提醒中国歼10
【8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