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举正:为什么我一再强调我是怀揣着爸爸的心愿去参加阅兵的,因为我认为我爸爸这一辈子活的非常委屈和窝囊,这次参加阅兵也是为了给他证明。 要说苑举正参加阅兵到底是为了什么,他总是离不开一句话——是替爸爸实现心愿。 其实,这背后藏着许多说不尽的委屈和心酸。苑举正的父亲,早在1939年就投身敌后抗日游击队,那个时候正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 可很多人不了解,敌后游击队在抗战时期其实是极为重要的一支力量,八路军、新四军在前线正面硬拼,游击队则在日军背后搞破坏、袭扰、情报,这些行动为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惜在战后,像苑举正父亲这样的游击队员,因为不是正规军出身,再加上身份背景复杂,后来的日子并不好过。 1949年,苑家随着大潮来到了台湾地区。刚到台岛那会儿,社会对来自大陆的人身份查得特别严。 更别说有“红底”的背景了,很多人都选择了埋头过日子,不敢多说一句自己的过去。 苑举正的父亲也一样,明明当年在抗战中出过力,参与过梁山歼灭战,但因为身份敏感,几十年来都没敢跟外人提起。 家里的情况也有点复杂,母亲出身国民党将门,性格强势,标准的大家闺秀。 她对丈夫游击队出身有看法,觉得那都是“乌合之众”,所以家里父亲地位一直不高,连孩子都能感受到。那种长期被压抑和不被理解的滋味,外人很难体会。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2022年,苑举正的父亲才终于写下自传,把当年抗战的事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这事在很多抗战老兵家庭都有共鸣,过去几十年,他们的故事都藏在心里,生怕一不小心被扣“亲共”帽子,给全家带来麻烦。 直到最近国家越来越重视抗战历史,对所有抗战人员都给予肯定,很多人才敢把当年的事说出来。 苑举正在公开场合也坦言,父亲这些年确实活得窝囊,明明做了大事,却一直抬不起头。 转折出现在2015年。那一年,国家在北京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 那是第一次大规模邀请抗战老兵和家属参加,也是国家层面对所有抗战贡献者的公开致敬。 苑举正作为抗战家属被邀请参加,他说自己心里是既激动又忐忑。 一方面,这种场合让他第一次有机会为父亲证明;另一方面,他也担心自己表达不好,辜负了父亲的心愿。 等到阅兵正式开始,天安门广场上礼炮齐鸣,国旗升起的时候,苑举正心里特别激动。 他看到那么多和自己父亲一样的抗战老兵和家属站在一起,大家眼里都含着泪光。那一刻,他觉得父亲这些年的委屈终于有了说法。 阅兵结束回到台岛,亲戚朋友对父亲的看法大变样。以前觉得他“红底”出身低微的,现在都主动来打招呼,夸他是英雄。 苑举正说,这是他这辈子最骄傲的时刻,也是为父亲正名的最好证明。
丰功伟绩[赞]
【35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