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这个人很有意思,儿女全是跟徐皇后生的,9年生7个。一个庶出子嗣都没有,说明他

红尘旧梦难回首 2025-09-06 15:28:28

朱棣这个人很有意思,儿女全是跟徐皇后生的,9年生7个。一个庶出子嗣都没有,说明他对其他女人没兴趣,常年在外征战,死都死在路上,说明他不图享受。 说起朱棣和徐皇后的缘分,那得感谢他爹朱元璋。老朱这个人,看人眼光毒得很。他给儿子们挑媳妇,不看脸蛋,就看家世和人品。当时开国第一功臣是谁?徐达啊!徐达的长女徐氏,那可是个出了名的才女,人称“女诸生”,搁现在就是学霸级别的。老朱一听,立马拍板:“这姑娘好,配我四儿子朱棣!” 那会儿朱棣才16岁,徐氏15岁,俩人都是半大孩子。搁咱们现在,正是叛逆期,对包办婚姻肯定一百个不乐意。可这俩人呢,一见面,嘿,对上眼了。朱棣啥样人?从小就不安分,天不怕地不怕,浑身一股子“混不吝”的劲儿。徐氏呢?大家闺秀,温柔贤淑,但骨子里有她爹的果敢和大气。 这俩人凑一块,简直是天作之合。朱棣在外头闯祸,回家有徐氏给他收拾烂摊子;徐氏知书达理,正好能压住朱棣那股子野性。婚后,两人被分到凤阳,后来又去了北平镇守边关。那日子苦啊,跟京城的繁华没法比,风沙大,冬天冷得能冻掉耳朵。可俩人感情好,再苦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也就是在那段艰苦岁月里,徐皇后“高产”期来了。从洪武十一年到洪武十九年,九年时间,一口气生了七个孩子。你想想,这得是多恩爱,才能有这效率?那时候朱棣还是个燕王,天天跟蒙古人打交道,身上的担子不轻,可一回到家,看到老婆孩子热炕头,啥烦心事都没了。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徐皇后可不只是默默付出,她简直就是朱棣的“最佳合伙人”。“靖难之役”那会儿,朱棣在前线玩命,后方北平城的安危,就全压在徐氏和长子朱高炽身上。 当时建文帝的军队几十万人马把北平围得跟铁桶似的,城里人心惶惶。徐皇后做了啥?她没哭没闹,而是穿上铠甲,亲自登上城墙,给守城的士兵和老百姓打气。她把自己的私房钱全拿出来犒赏将士,还组织城里的妇女们给士兵做饭、缝补衣裳。 最绝的是,当时城里守城的武器不够用,徐皇后就让士兵们把自家王府里的铜器、铁器全融了,铸成兵器。 天冷了,她就组织人往城墙上泼水,一夜之间,城墙冻得跟冰山一样,又滑又硬,敌军连云梯都搭不上。就这么着,硬是撑到了朱棣回援。 有这么个能文能武、关键时刻顶得住事儿的老婆,朱棣能不爱吗?那是爱到骨子里的。所以啊,等他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要册封徐氏为皇后。可那时候徐皇后还在北平呢,朱棣愣是等了五个月,把皇后册封大典办得风风光光。这份心意,后宫里那些年轻貌美的妃子,谁能比得了? 可惜,徐皇后福薄,当了五年皇后就病逝了,才46岁。她的死,对朱棣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史书记载,朱棣为她举办了极其隆重的葬礼,甚至破例亲自为她写了悼文,还下令全国吃素。这在整个明朝,都是独一份的待遇。 从那以后,朱棣就像变了个人。他把对徐皇后的思念,全都转化成了工作的动力。五次亲征漠北,疏通大运河,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工作狂,好像只有不停地忙碌,才能暂时忘记失去爱人的痛苦。 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再也没有立过皇后,后宫形同虚设。他不是没有妃子,甚至还有从朝鲜来的漂亮姑娘,可他就是提不起兴趣。二十多年,后宫再无子嗣出生,这在古代皇帝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为啥?原因很简单:心死了。对朱棣来说,徐皇后不只是他的妻子,更是他的战友、他的知己、他的精神支柱。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能像徐氏一样懂他、支持他、陪他共患难的女人了。那份独一无二的感情,别人给不了,他也就不想要了。 所以,朱棣这个人,说他残暴,他确实为了皇位不择手段;你说他雄才大略,他也确实开创了“永乐盛世”。但他内心深处,始终给一个人留着最柔软的位置。他把所有的温柔和爱,都给了徐皇后。徐皇后走了,他的那份柔情也就跟着埋进了皇陵。 他常年在外征战,不是不图享受,而是因为他最大的享受,那个能让他安心回家的人,已经不在了。 江山再大,没人分享,也终究是寂寞的。所以他只能不停地打仗,不停地开拓,用赫赫战功来填补内心的空虚。最后死在北征的路上,对他来说,或许也是一种解脱。 说到底,朱棣这个“硬核皇帝”,其实也是个可怜人。他赢了天下,却输了那个唯一想与之共享天下的人。这份深情和遗憾,或许才是解读这位复杂帝王最关键的密码。

0 阅读:43
红尘旧梦难回首

红尘旧梦难回首

红尘旧梦难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