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年,49岁守寡三年的李清照嫁给了30岁年轻英俊的张汝舟。圆房之后,张汝舟瞬间变脸,粗暴掐住妻子的脖子怒吼:“你在说什么!”李清照惊恐万状,谁料婚后的生活更令她痛不欲生。 1132年,当时,49岁的李清照,那个我们印象里写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词坛女神,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她再婚了。对方叫张汝舟,一个30岁的年轻官员,长得还挺帅。 可当时的人们只会觉得:一个快五十的寡妇,守了三年寡,怎么就这么想不开? 要知道,李清照的前半生,拿的是顶配“大女主”剧本。她爹是苏轼的学生,朝廷高官;她自己是京城最有名的才女;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赵明诚,夫妻俩情投意合,最大的乐趣就是砸锅卖铁收古董,堪称宋代最有文化的“神仙眷侣”。 但命运这东西,最擅长的就是给你一巴掌。 1129年,金兵南下,国破家亡。赵明诚在南下赴任途中病逝,李清照的天,塌了。那一年,她46岁。接下来的三年,她像个惊弓之鸟,独自一人带着夫妻俩毕生收藏的十几车金石书画,在战火里颠沛流离。被抢过,被偷过,为了保护这些宝贝,她白天提心吊胆,晚上连个囫囵觉都不敢睡。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个曾经养尊处优的贵妇,如今形容枯槁,身心俱疲。她需要的不是爱情,而是一个能让她喘口气的地方,一个能保护她和那些文物的男人。 就在这时,张汝舟出现了。他像一道光,温柔、体贴,还自称是赵明诚生前的好友。他懂她的词,也懂她和赵明诚的过往,每天嘘寒问暖,送吃送喝。弟弟李迒也觉得这人靠谱,官职在身,为人看起来也正直。对于一个在黑暗中摸爬滚打了三年的女人来说,这简直就是救命稻草。于是,李清照点头了。 她以为自己嫁的是一个避风港,谁知道,那是个精心伪装的屠宰场。 婚礼刚办完,甜蜜期短得像个笑话。圆房之后,张汝舟的伪装瞬间被撕下。他掐住李清照的脖子,面目狰狞地逼问:“你在说什么!那些古董到底藏在哪儿?” 那一刻,李清照估计魂都吓飞了。她终于明白,这个男人彬彬有礼的表象下,藏着的是对她丈夫遗产赤裸裸的贪婪。他要的根本不是她这个“年老色衰”的人,而是那些价值连城的金石古董。 接下来,就是家暴。今天的我们对“家暴”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各种社会新闻、法律援助层出不穷。但在宋代,在一个“嫁夫从夫”、“夫为妻纲”的时代,一个女人被打,通常只能忍。 但李清照不是普通女人。 张汝舟的拳脚相加,彻底打醒了她。当张汝舟醉酒后再次对她施暴,一巴掌扇在她脸上,骂她“真以为我看上你”时,李清照没有哭闹,也没有认命。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离开他,必须离开他。 这个决定在当时有多惊世骇俗?根据《宋刑统》,妻子状告丈夫,不管丈夫有没有罪,妻子自己先要被判处两年徒刑。这就是当时的法律,对女性充满了系统性的不公。换句话说,你想摆脱一个家暴你的丈夫,代价是先把自己送进监狱。 这道选择题,换做是你,怎么选?是继续忍受非人的折磨,还是拼着坐牢也要重获自由? 李清照选了后者。她开始不动声色地收集证据。 她想起张汝舟有次喝多了,曾得意洋洋地说起自己的官职是靠“小聪明”骗来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清照抓住这条线索,暗中查访,最终证实了张汝舟通过虚报科举考试次数,骗取了“特奏名”的资格,这在当时是欺君罔上的重罪。 证据确凿后,李清照一纸诉状,将自己的丈夫告上了公堂。 这案子当时就炸开了锅。一个文坛巨星,状告自己的丈夫,这本身就是天大的新闻。官府查实后,张汝舟被革职查办,流放边疆。而李清照,也因为“妻告夫”的罪名,被判入狱。 她真的在监狱里待了两年吗?没有。幸好赵明诚家还有些亲戚在朝中做官,多方奔走求情,最终,李清照在牢里待了九天就被释放了。 九天。短短九天,她用坐牢的代价,换来了后半生的自由与安宁。这桩婚姻,从开始到结束,不过百日,却成了她一生中最屈辱、最痛苦的烙印。出狱那天,她孑然一身,名誉扫地,街头巷尾都是对她“不守妇道”的非议。 但她赢了。她赢回了对自己身体和财产的支配权,赢回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尊严。 这件事情,李清照后来在给《金石录》写的后序里,用极度鄙夷的笔调提了一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才。”我这风烛残年,怎么就嫁给了这么个市井无赖!寥寥数字,充满了悔恨与不屑。 她的人生,就像她自己的词一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她用一场失败的婚姻,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堂关于人性、选择和勇气的课。近一千年过去了,这个故事依然掷地有声,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从不犯错,而是在跌倒后,有能力、有勇气把自己从泥潭里拉出来。
是时候提上日程了!阅兵观礼过后,孙立人将军的后人真诚地提出要求,希望可以把孙立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