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战士何学高被两名越军死死缠住,见无法脱身,他愤然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吧!” 1979年,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19岁的何学高,还是个入伍没多久的新兵蛋子,跟着部队——陆军第55军163师487团,雄赳赳地跨过了边境线。 战争这东西,从来不是请客吃饭。它残酷、直接,每一秒都在考验人性。何学高所在的部队,任务是穿插,就是像一把尖刀,直插敌人心脏,打乱他们的部署。这种任务,风险极高,简直是九死一生。 2月17日,战斗打响。何学高跟着尖刀排,一路猛冲。越南北部的地形,那叫一个复杂,全是山地丛林,到处都是天然的陷阱和碉堡。越军凭借熟悉的地形,藏在暗处不断地放冷枪。 战斗进行到第10天,也就是2月26日,部队打到了同登西南的一个叫“鬼屯”的地方。听这名字就知道,这地方邪性,是块硬骨头。这是一个巨大的溶洞,里面四通八达,藏着大量的越军。我军几次进攻,都被压了回来。 关键时刻,就看谁的意志更硬。 何学高所在的8班接到了主攻任务。班长一声令下,大家就往上冲。可敌人火力太猛了,子弹跟下雨似的。眼看战友一个个倒下,这个19岁的年轻人急了。他抱着一捆手榴弹,利用地形掩护,硬是爬到了一个最碍事的火力点下面。 这是个视线死角,敌人打不着他。他卯足了劲,把一捆手榴弹准确地扔了进去。轰隆一声,那个火力点哑了。部队的进攻通道,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就凭这个,他已经是个英雄了。但故事还没完,更震撼的还在后面。 部队冲进鬼屯,里面更是错综复杂,到处都是岔路和暗道。清剿残敌的战斗,变成了近距离的肉搏。何学高和两名战友冲在前面,跟大部队有点脱节了。就在一个拐角,他们突然跟两个端着枪的越军脸对脸撞上了。 距离太近了,开枪都来不及。身体的本能反应就是干!何学高瞬间就扑向了其中一个敌人,用枪托猛砸,另一个战友也缠住了一个。可就在这时候,暗处又钻出来一个越军,从背后死死抱住了何学高。 情况一下子就逆转了。他被两个敌人前后夹击,一个勒脖子,一个抓胳膊,就像铁钳一样,动弹不得。他拼命挣扎,但对方也是拼了命的。战友想上来帮忙,也被另一个敌人死死拖住。 何学高的力气在一点点消失,窒息感越来越强。他心里清楚,自己可能跑不掉了。 就在这一瞬间,这个19岁的年轻人做出了一个我们今天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决定。 他放弃了挣扎,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摸到了腰间的手榴弹,猛地拔掉了拉环。 他对着缠着他的两个越军,也对着前来支援的战友,吼出了生命中最后一句有记载的话:“同归于尽吧!” 战友听到这声喊,瞬间明白了,含着泪扑倒在地。 几秒钟后,一声巨响在溶洞里回荡。 硝烟散去,三个身影倒在血泊中,再也分不清彼此。 那一年,何学高才19岁。19岁,搁现在,可能还在上大学,还在为考试、为恋爱烦恼。而他,用自己的身体引爆了手榴弹,为战友扫清了障碍,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阴暗的溶洞里。战后,他被中央军委追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这种和平,到底是怎么来的? 就是靠着千千万万个像何学高一样的英雄,用命换来的。 时间一晃,46年过去了。当年炮火连天的中越边境,现在是什么样? 2024年,中越双边贸易额达到了惊人的2298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当年打得你死我活的友谊关、河口口岸,如今车水马龙,一派繁忙。广西、云南的边境小城,靠着边境贸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国家之间,能用贸易解决问题,就别用炮弹。经济上的深度捆绑,让和平有了更坚实的基础。我们和越南,现在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高层互动也挺频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忘记过去。 这份和平来之不易。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施舍的。它是一代代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打下来的江山。 如今,在广西的烈士陵园里,何学高的墓碑静静地伫立着。每年都有很多人去看他,有白发苍苍的老兵,也有年轻人。 让那些为我们拼过命的英雄,看到他们守护的这片土地,山河无恙,国富民强,这或许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战士何学高被两名越军死死缠住,见无法脱身,他愤
红尘旧梦难回首
2025-09-04 00:23: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