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老师当班主任! 家长炸锅了 “完了,作业翻倍?” 一句“新班主任是英语老师”把家长群劈成两半:一半鼓掌“主科坐镇稳了”,一半哀嚎“孩子要掉层皮”。表面看是科目之争,骨子里是把“提分”当唯一KPI的集体焦虑。 数据很诚实:71%的小学家长点名要语数老师当班主任,因为“管得严、作业多、成绩涨”。可杭州一所小学的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后,带着全班晨跑打卡、搞运动会,期末成绩反而涨15%,家长满意度飙到92%。可见,决定班级质量的从来不是“教什么”,而是“怎么带”。 教育部文件写得明白:班主任是“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关键词是“管理”和“引领”,压根没提“主科优先”。北师大李红教授一句话点破:共情力、规则感、教育智慧,这些硬核素质跟学科无关。上海音乐老师张敏用合唱节奏管班,高考一本率年级第一,家长服了:“她的狠是让孩子学会自律。” 学生心里也有杆秤:某平台调研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里,38%来自非主科。他们记住的是老师陪改作业到天黑、带他们打比赛时那股拼劲,而不是老师教哪本书。 一句话收束:科目只是工具,责任心才是灵魂。下次再挑班主任,别问“教什么”,先问“有多负责”。
暑假就是中国的孩子在世界各地写作业
【2点赞】